读《建构解决之道》

焦点网络中七  平端青  坚持分享第284天(2018.6.10)周日

读《建构解决之道》

(二)接纳与转化当事人的情绪

      与处在危机中来晤谈的当事人,往往无法像一般当事人那样沉稳。如果当事人是受惊吓、愤怒或哭泣不止,咨询师展现出自然同理及一般化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在感同身受的层次上进入当事人的思考、情感与行动的主观世界,且不会迷失其中或陷于同情,或者是过度解释当事人的情绪内涵。而sfbt强调自然同理,则是指咨询师整个人都自然的呈现对当事人的整体共情。

      sfbt咨询师能够敏锐与当事人的情绪了解,当事人情绪的意义。而能在情绪与认知的层次上适当的回应。常会以“当然”、“是的”,"我能了解"、“这是让人可以理解的”接纳态度来与之对应。也用"暂时的阶段性变动"类似的词汇略修当事人"永久无法改变”型的用字。

      "重新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介入,辨识当事人各类情绪背后的正向意涵。

如:一个人会有自责的情绪,是因为他负责,有道德感,一个人会觉得焦虑,是因为她有现实感及想要行动的欲望。

      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情绪可能会如此思考与引导:

      在当事人有被压迫的感觉,正反映当事人在乎的是什么,而犹豫的情绪反应当事人在意错失了什么,恐惧的情绪则是因为当事人害怕失去什么,想要保有什么。咨询师还会鼓励当事人看重这些情绪的意义与重要性,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然后协助当事人找寻现在能够开始去努力追求所欲的目标与方法。

    若时机合宜时,咨询师也可以用类似的问句,引发一般化与重新建构的问句:

你觉得同时面对这么多事情发生,若别人也是面临这样的情况,你觉得你的反应,是跟他们差不多吗?

    我知道你担心你孩子的这样行为,那你觉得你的孩子跟时下的年轻人有多少比例是一样的?

      你不知道,嗯,那么你如何可以得知其他的父母是怎么样处理类似的情况呢?

    同理心是穿透生命的经验,通过所有晤谈历程专心倾听当事人的一切。虽然fbg不会把情绪独立分割来处理,但是共情与接纳当事人的情绪难舍sfbt与所有晤谈过程中重要的态度与任务。咨询师若不能持续的共情,接纳当事人在危机中的任何情绪反应,或者当事人觉得咨询师并不了解其情绪与经验时,晤谈将无法产生让当事人朝追求个人目标或问题解决的方向前进之意愿,而阻碍后续"解决式谈话”的推展与进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