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已婚男狂追初恋只为一个吻
最近几天,重温了一遍电影《港囧》。
在搞笑之余,也有了新的感悟——其实,这剧情设定,就是一个典型的“完形”故事。
电影剧情大致讲到,男主当初因为各种原因不曾和初恋接吻,并一直为此感到遗憾。
这份遗憾持续到二十年后,他都结婚了,还对此念念不忘,想去“完成”这个心愿。
可是呢,他在各种阻挠(特别是男二的搅和)下,始终无法如愿,于是“百折不挠”地作天作地。
当然,到了结局他还是没能“吻”到初恋,但是他也把这事彻底放下了。因为他终于发现,现在的老婆,才是自己真爱,接纳了“不能吻上初恋”的遗憾。
我们这一生当中,将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还没得到结果,就戛然而止:
突如其来的分手;
没有预兆的别离;
没说出口的秘密;
没意识到的创伤;
……
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未完成事件”。
那种未完成感,会给我们留下深深的遗憾,成为心结。
诚然,为了完成事件,我们往往能够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和执行力。
然而,对未完成事件过于执着,严重时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02
“未完成”的诅咒
村上春树有一部短篇小说,名为《再袭面包店》,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对夫妻突然被饿醒,吃光家里存粮还是觉得饿,两人只好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丈夫谈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件事,他曾和朋友抢劫过面包店。
抢劫很顺利,老板没有反抗,还让他们陪着聊天、听音乐,听完就能拿走面包。
丈夫一直觉得,事情的发展不该是这样的,而应该是他用刀子威胁对方,直接将面包抢走。
他最后总结说:
“我们一直觉得这其中存着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莫名其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阴影……毫无疑问地我们是被诅咒了!”
妻子醒悟了,她也认定他们是被“诅咒”了,认为想要化解饥饿感,就必须去完成那个没有完成的事情——真正地抢劫一次面包店。
所以,夫妻两个准备好“作案工具”,一起去抢了面包店。
就像之前说的,当我们企图满足一个自己的需求,却被意外打断或阻碍时,一个“未完成事件”就诞生了。但是,很多人都无法及时意识到。
他们守着那份“未完成”的执念,重复着陈旧的行为模式,难过、担忧、恐惧、无助,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所以,为了协助人们完成“未完成”,诞生出一种完形疗法。
完形疗法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皮尔斯博士创立,又称为格式塔疗法。
这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是自己对自己的觉察、体会和醒悟。
其主要目标是,使一个人体验内在的冲突的同时,容纳自身人格特质中被否定、拒绝的一面,突破阻碍前行的困局,解决未完成事件。
换言之,完形疗法,是一种能够让人放下包袱,继续前进的心理治疗方法。
03
空椅子技术: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曾深受“未完成”的折磨。
十年前,她刚刚大学毕业,准备跟拍拖两年的男朋友结婚,做一个全职太太。
但是,她妈妈不同意,因为妈妈一直觉得这个男生不是个良配。
母女二人大吵一架,最后以女儿摔门而去,自顾自跟男生领证告终。
之后的五年,母女几乎没有联系,直到朋友的丈夫出轨了,她毅然决定离婚。
事实证明,她妈妈没有看错,她的确所托非人。然而,母女两个别扭着,都没能主动走出和好的第一步,她写过一封道歉的书信,却始终没有寄出。
没想到,她妈妈患了急症去世,再也没法看到那封书信。
朋友为此后悔了许多年,拒绝相信这个事实,假装一直跟妈妈关系很好。
后来,大家看不过眼,建议找了心理医生,才真正地缓过来。
当时,治疗师给朋友采用的是“空椅子技术”。
这是完形疗法中的一种常用技术,也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自己和自己的内在对话。
治疗师只需要准备两张相对的椅子,让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空着。
坐在椅子上的来访者,先行扮演内心冲突的其中一面。
以朋友为例,治疗师先让她坐在椅子上,不停地说出所有自责的理由。
之后,让朋友换到另一张椅子上,这时,她就不用继续责怪自己,而是给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辩解。
这种让来访者扮演两方持续对话的模式,可以使来访者接触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将其外露,体验它们、了解它们、接纳它们,最终逐步达到整合自我的效果。
朋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渐渐认识到,她的确有一份愧疚,这是可以的,但是沉浸在过去没有任何用处,妈妈也不希望看到她现在这副模样。
最后,她在清明节的时候,把书信烧了,也渐渐释然了。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放下,但永远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利,有始有终,有很多事情、很多愿望,都不能一一实现,因此,也很容易受到“未完成事件”的诅咒。
而完形疗法,能够帮助一个人接纳真实的自己,察觉不协调的部分,寻求解决方法,改善内在的分裂,最终达到身心合一。
如果你曾有“未完成”的事,可以尝试去完成试试,哪怕没有成功,但终归也是画上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