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的文章看了有一年多了,还记得当时几乎每篇文章都理解了,可是现在我才发现有一部分内容,我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只是停在脑海里,却和我的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还是重复着原来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有很多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了)
比如,快速入门这个概念,当时听完之后,也确实理解了,学习英语不要光背单词,直接开始用!(单词不会查词典,意思还不懂查语法书)
可是“我理解了”有两种可能,我的理解能力强(知识积累的多)或者作者写作能力强,仔细想想,我理解了“快速入门”这个概念的原因应该是后者。
于是乎,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只学会了如何学英语,知道了它的最少必要知识,但是你要说其他领域该如何快速入门,用“不知道”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
我根本没想过要在其他领域内运用“快速入门”这个概念。
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快速入门”这个概念,才真的发现切身体会到它的好处,直到这时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
这件事促进我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才算深刻理解了?
我想的答案是:
深刻理解=能识别+会用
想想我们高中阶段,最开始学习数学中的“函数”时,老师先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上一遍,如果认真听讲的话,听上一遍,可以理解个大半,具体细节还是不太明白,这时候,老师可能会通过几个例题讲解,如果也认真听了的话,就算是听懂了,这节课也过了大半了。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例行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做了这些习题并且也知道自己错的地方错在哪儿了之后,这几个公式和相关的概念算是会用了。
到这儿,我们已经可以“单独”识别出这些公式和概念了,但是,这只是开始,考试的时候一道题可不会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很多知识点,特别是有部分藏的比较深的时候就不容易识别出来了,没能识别出来,实际上我们还是没有深刻理解,而如果我们识别出来了,但公式用不出来,不是忘记公式就是不会引申,反正就是不会用,这也不能算是深刻理解了。
其他技能或者道理也是如此,比如笑来老师专栏里的那么多的概念,明明就在眼前,就是识别不出来,好不容易识别出来了,还是不会用,就不能算是深刻理解了;
比如前一天学了一个PPT技巧,可以提高做事效率,但在实际用的时候,愣是没想起来,还是重复着原来的习惯,或是分明知道这儿应该用那个技巧,可是“操作步骤是什么来着?”已经忘记了,这也不能算是深刻理解了。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快地深刻理解吗?
还真有,李叫兽在知乎有一个问答提到了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时提到的: 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其中的方法正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整理如下(详细可以点击上面链接查看):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
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
3.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
比如一篇专栏文章看完之后,就可以针对一个感触很深的点从以上三个方面写点评,这样做可能比较费脑,但其收获却是相当大的。
只是写下这篇文章出来,还是不够的,我打算通过一些办法把它用起来,具体如下:
1.每天一字不差地阅读笑来老师专栏文章一篇(为了确保自己确实是一字不差的阅读,我打算一字不差的打一遍,这样也可以训练我的打字速度)
2.用上面的办法梳理文章中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保证每天都有的写,而且也比较系统,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使用知笔墨平台记录,其他的文章还是用简书和公众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