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适眼中,“律诗本是一种文字游戏,最宜于应试,应制,应酬之作;用来消愁遣闷,与围棋踢球正同一类。老杜晚年作律诗很多,大概只是拿这件事当一种消遣的玩艺儿。”
《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也都是一些难懂的诗迷。这种诗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一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而已。”
胡适还进一步分析举证:“律诗很难没有杂凑的意思和字句。”
大概做律诗的多是先得一两句好诗,然后凑成一首八句的律诗。老杜的律诗也不能免这种毛病。如‘江天漠漠鸟双去’,这是好句子;他对上一句‘风雨时时龙一吟’,便是杂凑的了。又如:‘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下句是实写,上句便是不通的凑句了……这些例子都可以教训我们:律诗是条死路,天才如老杜尚且失败,何况别人?”
1939年8月,胡适严正论断:“《秋兴》八首乃是后世一个初学律诗的妄人作的。本来没有诗意;文笔又庸劣,不但没有一首好诗,简直没有好句。其中如‘丛菊两开’一联,‘江间波浪’的下句,都是不通的句子。北宋时,有人妄自作聪明,误收了不少的诗到杜甫集子里去,王荆公序文可证,这八首大概也是妄收的。”这样的论断对于“诗圣”律诗的称颂者,不啻“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