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做得很好为什么还不加薪?”普通人的逆袭涨薪路

最近面试一个外贸业务跟单员,这位26岁的姑娘让我感触颇深。她有两年外企的工作经验,逻辑清晰、业务相当熟悉。但当我问及离职原因时,她坦言离职是因为晋升受阻:“我明明工作表现很好,可公司却说暂时没有晋升的机会”。她认为前公司看不到自己的成绩,所以想找个有晋升空间的新东家。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她当时薪资近8000元,在跟单这种操作性的岗位,薪资再往上几乎没空间了,若想晋升涨薪,换岗或许是唯一出路。深入沟通后发现,她虽对跟单流程了如指掌,可一旦超出工作范畴,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比如对公司的业务产品和流程方面近乎空白,即便强调自己如何努力,愿意学习,也难以让人信服。

在职场中,像她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很多人频繁跳槽,工资却始终在同一水平徘徊,想多涨几百都难。网上一搜“如何跳槽涨薪”,专家和 AI 会给出各种方法,比如找头部企业、高速扩张企业,利用政策红利,或是美化简历。这些方法都很好,但要知道,进了新公司,最终都要用能力说话,能力才是涨薪的核心背书。

大家都向往大厂,那里薪资福利好、培训资源丰富,晋升机制也完善,对个人提升帮助很大。但大厂竞争激烈,门槛高,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大多数培训体系缺失(也可以说没有),也没有系统化的成长路径,员工的能力提升很容易受阻。那在中小企业工作的我们,该怎么突围,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跳槽涨薪呢?

一、“偷师” 学艺,快速成长

刚进公司,前任留下的资料就是我们的“宝藏”。别只满足于依葫芦画瓢,学会操作就浅尝辄止。我们应该存着几个问题:这些资料是为了解决什么场景下的问题?设计逻辑和目的是什么?在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后,更要主动思考能否进一步优化,掌握了那就成了你的技能。我认识的一个会计朋友,入职一家新公司后发现前任留下一套自动化套表。于是花时间梳理表格间的数据关联、公式逻辑,经过深入研究,她结合当下公司的财务流程,对套表进行针对性修改。原本的“遗留资产”,摇身一变成了她的亮眼成绩,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还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推行。

向老员工学习也很关键,但千万不要觉得领导有交待,人家就有义务教你,职场里没有理所当然的帮助,适当付出才能换来真心传授。有个朋友毕业两年后跨行业进入一家中小企业,啥都不懂,他隔三差五请同事吃个便饭,日常给同事点些奶茶、小零食什么的,在轻松的氛围虚心请教。吃人嘴短,不论他想了解哪方面的工作,同事也愿意教他,不到一个月就熟悉了全部工作。凭着这种学习态度,两年后他跳槽到了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由专员变成了部门经理。

二、突破思维局限,拓宽视野

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现有岗位,是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哪怕遇上的领导和你风格不合,不喜欢他,甚至觉得领导的能力也不怎么样,也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职场成长的关键,就在不要带着情绪工作,用客观的眼光去拆解领导的做事逻辑,琢磨每一个决策背后的深层考量。曾经有个副总,说实话他那水平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甚至觉得他对公司的业务都不了解。但是他却有一个厉害的地方——他每次提交给董事会的战略报告都能顺利通过,向上汇报总能赢得高层认可。仔细研究他的报告,才发现看似普通的 PPT,从数据呈现到章节逻辑递进,都能切中集团领导的关注点,汇报时的措辞又巧妙融入对集团战略的呼应。比起自己以往 “直来直去” 的汇报方式高明的太多。

和其他部门同事交流,结识不同领域的朋友,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业务。日常会议、工作沟通、报表,甚至闲聊,都是学习的机会。比如做HR的在招聘面试过程中,能向业务部门深入了解业务续签,甚至可以向应聘者学习技巧;做财务的在付款报销业务中,可以学习业务部门的项目流程。做市场推广的员工,在与广告公司的对接过程中,能学习到平面设计的排版技巧、色彩搭配原理,以及广告文案撰写的吸睛方法等等。只要有心,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

三、善用互联网免费资源,低成本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低成本学习的机会触手可及。抖音大咖的直播课、分享的干货文章,都是很好的学习内容。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付诸行动,甚至于学习不需要带有过于功利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就拿日常工作常用的Excel来说,如果你经常处理数据,那么你会不会去学习Excel公式、VBA,甚至 Python 语言?我曾经有个做数据分析的同事就是这样的,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学习Python,掌握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本需要1个多小时处理的数据,Python 编写脚本后,几分钟就完成了。凭着这项技能他成功跳槽到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只是可惜他走之后,他留下来的那些脚本模板不多久就无人问津了,因为他的同事们不了解、不愿深入学习,一旦要求有变就不会使用了,只能继续沿用以往低效率的工作方式。

四、把工作当实验室,积累实战经验

学了东西不用,等于白学。日常工作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日常工作就是最好的“练兵场”,把学到的知识尝试应用到工作中,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改善结果。即使条件有限,不能全面实施,也可以局部尝试,然后根据效果调整优化。

记得我初入职场的时候,在一家小企业工作,接了个任务就是撰写公司的制度流程,毫无经验的我就借鉴了借鉴了朋友分享的大企业制度模板(那是网络不发达,网上找制度不容易)。我把这些制度目标反复研读了几遍,仔细琢磨其中的条款逻辑、架构设计和表述方式,然后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对内容进行逐一修改,比如大企业部门多,分工细,而我所在的企业规模较小、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简单又相对灵活,就需要简化和调整。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我持续观察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适用性,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地修订完善。直至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去借鉴参考别人的制度,可以直接完成高质量的制度撰写。不断实践、修正和积累的过程,让我实现了从一个小白快速蜕变。

在中小企业工作,虽然成长环境有局限,但只要我们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实践,就能突破瓶颈,提升能力,为跳槽涨薪打下坚实基础。那位面试的跟单姑娘,薪酬已经到了瓶颈涨不动了,但是公司愿意给她一个半年的晋升考察机会。

希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帮到正在职场奋斗的你,如果还有其他职场困惑,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探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