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人讨论到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专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专家是不是应该能说会写?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里说的“能说会写”,广义的认为就是一个人的高质量输出能力。大部分人在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菜鸟,并不是专家,因此这个阶段是大量输入的阶段,这包括阅读大量前人/专家编写的文档,听前人/专家的演说/演示,阅读大量这一领域的书籍,大量自己的理解、实践、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不同的人时间完全不同)的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经验,进而形成输出能力,这包括输出撰写文档,分享交流,演讲,演示等等。而这里的高质量的输出,需要
- 语言转换能力
- 持续的输入
- 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
语言转换能力
它并不是指英语和中文的转换,更多的是指面对不同角色/环境的语言转换能力,比如在IT界,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的语言转换,研发内部来说,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的语言转换,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语言转换,架构设计师和开发人员的语言转换。
同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比如在面对全球人民(互联网上发言)和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的语言转换,面对自己的好友,已经有了很多的默契,输出的时候你可以省略很多背景的介绍,直入主题并且随便吐槽,可是如果面对全球人民,你可能就要小心了,很可能大家并没有背景信息,很容易造成误解。
唐代的白居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老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 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
这里的白居易输出环境就是要让天下的人们都能看懂他的诗词。
在《How to Start a Startup》的第19课How to Talk to Investors的话题中讲到如何用一句话向潜在投资人讲清楚公司是干什么的,其中提到一个 Mom test,就是能否用一句话就能向你自己的妈妈和爸爸讲清楚公司是干啥的,如果不能,那么继续修改琢磨。这个和白居易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课程中的例子是Airbnb公司的描述 :
合适的:Hey we're Airbnb and we allow you to rent out the extra room in your house.
不太合适的:We're Airbnb and we're a marketplace for space.
可以体会一下这里的语言转换:)
曾见过A开发者半个小时讲不清楚一个问题,只知道讲代码细节,至于功能,设计,优劣势啥都讲不明白,既不能隐喻,又不会画图抽象,最后就慢慢沉淀了,你给丫提建议,丫觉得“我就是内向”,心里来一句“你不懂我的世界”,如果丫能够想想,是不是能够做一下语言转换,也许结局难讲。
持续的输入
看过李开复的一本书,其中讲到他在微软工作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了每周都要请公司里面的一个专家吃饭,顺便向这位专家请教这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等。这个是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限于条件和中国环境,我采取了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每周给自己设定看一位某领域的专家的网上资料(视频,音频,文章等),也许这个方法你也可以试试,找你感兴趣的一些领域吧。当然对于很影响力的人,我可能会长期研究和学习,比如花了很长时间输入 李敖 的各种信息。
从人身上学习和模仿是一种好的方法,另外,阅读书籍也是一种系统性输入的方法。有段时间,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指标,每天必须输入10000字以上的阅读量。比如有大概3个月我把www.51testing.com的整个网站的文章(包括论坛)全部翻了一遍。
如果没有输入,也许也不会有输出。
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
在有了一定的输入之后,务必快速开始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参加工作后,每天都会自省和总结,而很大一部分人从来不总结。如果你去引导一下,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让他写个总结,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我琢磨着,在他认为,这不属于他的工作,又或者理解成了写检查,还可能写作能力很差,不敢暴露弱点。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一个月定期自省和总结,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坚持做的话,3年就会有36次总结,基本上已经成“书”了,当然这个是给自己看的“书”,也可能是给所在的生态系统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帮助遇到同样的问题/困惑找出方案,脱离困惑,比如启发他人思考,比如帮助他人快速成长。。。。。。
最开始总结,可以只是一封纯文本的一小段邮件,可以自己保存起来,每个月能够回看一下,等到2,3次过去,基本上养成了习惯,就会长期坚持下来。
建立自己的语料库
前面讲到的三点,其实过程中会反复的用到我们脑子里的语料库。持续的输入本身就是积攒语料库的过程,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人同样是积攒语料,只不过更加真实而已,语言转换呢,他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料库。
那么积累丰富的语料库应该怎么做呢?
概念列表
对于编程来说,我们学习一门语言,就会有基本的概念如,我们应该能够快速理解并在脑子里形成概念:
1.常量
2.变量
3.运算符
4.表达式
5.控制语句
6.数组
对于现代文本编辑器来说,又会有一些概念如:
- Packages
- fuzzy finder
- keybindings
- Symbols
- Bookmarks
- Selections
- Encoding
- glob pattern
- Snippets
- Autocomplete
- Folding
- Panes
- git
这些提升效率的概念,更应该印到脑子里去。
同样,其他的事物,也需要有清晰的概念印进去,这样你的语料库里面就有了基本素材。
独立思考
有一本书叫做《Beyond feelings》里面有很多应用的例子,令人思考。比如下面的这些例子:
Not your immediate reaction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n apply the four guidelines given in this chapter for achieving individuality.
- a. Should freshman composition be a required course for all students?
- b. Should athletes be tested for anabolic steroid use?
- c. Should creationism be taught in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es?
- d. Should polygamy be legalized?
- e. Should the voting age be lowered to sixteen?
随便一个问题,思考一下你的第一反应是支持还是反对,进而思考为什么支持,有什么依据,支持的程度如何?如果你是当事人又如何?反对的话,为什么反对,反对的程度如何?有什么依据?等等。
平时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类似训练,思考必定会有深度。因为这些问题你都经过缜密、深度的思考,这些思考的结果必定深深的印在你的脑子里面。在平时的输出中,你就可以随手举出例子,并且就这个例子有着逻辑严密的论证和表述,内容必定有深度,令人叹服。
你的语料库才会有深度,质量高。
涉猎尽可能的广泛
运用独立思考方法,尽可能的覆盖广的领域。
一旦工作久了,或者在某一个领域久了,就容易陷入单一输入的怪圈。平时看惯了中文书,也许可以找本英文书啃一下,看惯了技术类书籍,也许可以多涉猎社科类,经济类的书籍,平时和内向的人打交道比较多,也许可以多和外向的人交往。
总之,不要把自己局限了。这样,我们的语料库才会丰富。
嗯, 建立你自己的高质量语料库吧。
我的微信公众号:瓦力工坊
我的微信:jhhu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