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多久没有听到孩子对着你说这句话了?一天,或是两天,或是?
今天上午课间十分钟,一个清秀的女孩来到了办公室。女孩是我们班的。“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我抬起头,很诧异,“有啥问题呢?这么正式?“
”我的阅读很不好,您有没有空帮我单独讲讲?”
我一惊,心里“翻江倒海”。顿了片刻,我说:“从明天开始,中午挤出15分钟,我专门和你讲讲。记住啊,拿好小阅读、试卷等资料,凡是有”阅读题“的,都带上!”
“行,谢谢老师!”
入职小学两年半,第一次听到一个孩子这样的“求助”。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清楚自己的知识缺陷,知道主动求助老师解决问题,难得可贵!
单从学习成绩上论,女孩学习中等,开学后刚刚转来,还适应了一大段时间。她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行为,让我震惊,令我感动。虽然女孩的成绩不会有短期的“突飞猛进”,但作为“先知先觉者“,如果能把这种”问“的好习惯,继续保持,日子久了,无论成绩,还是思维品质,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毋庸置疑。
“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听到这句话最多的时候,是在遥远的洒满热血青春的初三毕业班。课堂上的试卷讲评,挤占了学生们自由思考和不懂就问的时间。怎么办?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在课间或者自习课时间。
最初,就此出台一项班规:每天每人至少问学科老师一个问题。最初,学生们并不情愿,因为大家潜意识里认为,到老师的办公室,不是挨训就是挨训。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老师,老师到时还不狠狠说你一顿。
怎么办才好呢?我想到,人有从众心理,一个学生去老师那里问问题,另一个随大流也跟着问。我还注意到,一个人缺乏安全感,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组团问,安全感就增强了,问的主观意愿会由“强制”走向主动。于是,后来的班规里补充了一条:两人可搭伙问问题,不能超过三人。你别说,去办公室的学生们竟然多了许多!
开始大多是”应付性“的问,“象征性”的问,后来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数学、化学、物理的问题,竟也难住了学科老师。办公室里便起了争论,有了质疑。安静的办公室,一到课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师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朝向各自的方向伸展开。
就在这种相互”问问题“的诱导之下,出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经常问问题的学生,个人受益,成绩明显提高;问问题的学生多了,你影响我,我影响你,或在课堂或在课间,自主讨论学习问题的学生竟也多了不少,这样的相互浸染,班级受益;向老师请教的问题越多,与老师的接触时间就越多,师生之间的关系由紧张和神秘,逐渐逐渐地变得自然而和谐。
一句轻轻的话语,包含着复杂而简明的教育哲理。
一句小小的”问语“,藏着大大的学问。
汉代哲学家王充有言: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他把”学“与”问“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的明白易懂。
问了一次,就一定会懂吗?未必!怎么办?画家郑板桥给出办法——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老是”问问题“,这不显得自己太傻,太笨,太愚了吗?错,大错特错。你没听别人说嘛——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你是愿做五分钟的愚人呢?还是终身为愚呢?聪明的你,一定会选择前者。
问的问题过于简单,让人”耻笑“,怎么办?不急,《学记》里面说的好——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什么意思?简叙之,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再处理木头的节和纹理不通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解决了。
”简单的问题“就是那些容易处理的地方,你不把这些在外人看来“简单的问题“弄明白,又怎能真正理解那些有难度的问题(木头的节和文理不通的地方)?
那,如何在班级内营造”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的氛围呢?
以下几点,不妨一试:
1.告诉大家,我喜欢主动问问题的孩子。
2.如果你去办公室问问题,觉得不好意思,你可以”两人组团“问问题。
3.你觉得哪个老师”脾气好“,主动向这样的老师问问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一定会向所有科任老师问想问的问题。
4.实在不愿到老师那里问问题的孩子,你可以问问班里成绩优秀的同学。问他们,搞懂了,也不错;没有搞懂,让他们领着你,到老师那,一起问。你会了,他也会了,两全其美。
5.不会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问老师,别拖到下课铃响。仍然不懂,在老师离开教室前,请求老师单独给你讲讲。这个”小灶“,每次时间不长,积累下来,会显奇效。
6.继续告诉大家,我喜欢主动问问题的孩子。
智慧的你,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
当一个孩子基本具备了”问问题“的意识之后,接下来,就是老师的”细跟进“,如何保持”问问题“的热情,如何在”问问题“中让孩子真正获得知识的融合,则是另外一个更艰深更宏大的话题。暂且不表。
“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希望这样的话语,萦绕着教师的每一刻,每一天。希望这样的话语,充盈着教室的角角落落。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孩子,期待你,问老师一个问题!
“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