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毕竟我上学时擅长的一直都是文科。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我竟开始渐渐享受数学的乐趣,甚至幻想如果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会如何如何云云......
在我的记忆里,我记得数学课是最让人头疼的科目,枯燥,反复,令人抓狂。我印象中的数学老师都是严肃,苛刻,无趣的。除了初中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的时候还是挺投入的,偶尔也会有趣一下,有时也会带着我们探讨一些数学题型。只有这种时候大家才能平等的开口讨论起来,大有华山论剑的架势,也不分优差生,有想法的都可以开口表达,感觉老师也变的开心起来,很有成就感的样子,但这种光景基本都像昙花一现,很快我的老师就又变回了那个眼里只有学生错题,只有粗心的熊孩子的刻板的严师形象。再加上那个时候总觉得我的数学老师不喜欢我,我完全抱着不能让他更讨厌我了这种心情才耐着性子付出精力去战战兢兢的应付数学。
高中以后数学课更加的无趣沉长,老师讲课的时候甚至都不再有语气的高低起伏。那个时候的数学老师总给我一种悲哀的感觉:数学在任何一个人眼里都没有生命。即便在老师那里也没有生命。黑板那个地方更像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他总是自导自演直到谢幕然后不徐不疾的离开,他似乎从不担心门票的问题,亦从不在意掌声,仿佛他对我们这些观众也早已失望透顶。我偶尔拖着腮帮子听他说一些弄不懂意思的词语,看他在黑板上摆弄大段貌似单个数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完全不知所云的算式的时候,总觉得我跟数学老师这种生物一定完完全全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谁又能在那时候可以想到日后的自己竟然也会成为这种生物的一员)
大学毕业看村上的书《1Q84》,里面的男主角天吾就是一名数学老师,他不是有趣的人,但他对数学的理解很有趣。他认为在数学领域中,不可证明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而一经证明,世界之谜就像柔软的牡蛎一般被收进人们的掌心。他还说过,数学是世界上唯一纯洁的质地。我对他的这些想法表示好奇,心里想过,如果上学时候遇到这样理解数学的数学老师,数学就一定不再是无生命高高在上冷漠刻薄的东西了吧。
我当上了数学老师之后,就一直希望能让孩子们更轻松的接收数学知识,并且举一反三,最终彻底形成数学思维。但这么久了,我还在迷茫的路上。因为我不断的尝试之后,仍旧并不清楚让数学变的有趣,是不是真的能让数学成绩提高?
去年初一正好学到一元一次方程,有大量的应用题。我为了让孩子记住应用题题型,也为了让他们上课不要走神,不得不编出了很多看起来搞笑的词组。比如有一种题型叫做,鸡兔同笼。我就说这类题型都是很无厘头的,为什么会有变态的老伯伯会把鸡和兔同时放在一个笼子里?还有工程问题,干脆就称之为,让我们一起看看良心包工头是如何完美分工最后完美竣工的!追及问题就干脆笑话他们说,追及问题都不会,很难想象作为青春期的他们怎么才能搞定自己暗恋的女生。课堂效果倒是日益的热烈。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课后都会自己编写题型了。
我当时是颇有成就感的,觉得总算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数学课变活了。并且自信的认为,这样子一来,只要出这种题,他们绝不可能做错。然而期末考试结束,拿到他们的卷子,才发现反复强调,反复训练过的题型,包括屡次强调过的应用题,他们依旧错的没皮没脸.....我被打击的不得不反问他们,这些题你们错的真的心安理得吗?
这学期面对平方根立方根,他们彻底懵出了一种境界。我不得不用平方根和立方根首脑们的亲切对话,近乎于编了个简洁版话剧,才让他们记住了大段的概念和意义还有区别。但至于考试时候如果出现类似题目,他们能否真的全部做对,我开始变的完全不自信。
如果说,有趣的数学课依旧不能让数学成绩提高,那对只看成绩的我们老师本身,还有殷切期待的家长,甚至整个只用成绩说话的社会而言,这些精心策划的“有趣”和准备还有意义吗?
数学终究是一种贪婪的讲究逻辑和演算过程的学科。莫非他的这种贪婪实则就是他的有趣?可真正理解这种“有趣”的人又有几个?沉浸在演算过程中像穿越迷宫一般依依推算出正确道路的出口,这种近乎于纯粹逻辑的东西,究竟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他的情趣?更何况是一帮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直到今日,我仍旧不能懂得,怎样的数学课才能成为好的数学课?但我更加倾向于,不能让数学成绩提高的数学课,一定不是好的数学课!
如果你也曾觉得数学神秘,如果你也曾觉得数学自带一种不可言说的美感,能否告诉我,你喜欢怎样的数学课?好让我这种迷茫的数学老师找到一种打开数学课的正确方式。
21天训练营第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