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我本是最喜欢出去下馆子,但近来却觉得外面的东西没那么好吃了。也不知道是因为经常听闻饭店厨房卫生极差,亦或是过期发霉的食材加工再用。从前最爱吃的烤肉,最近都略感油腻;以及最爱的螺蛳粉,现在也觉得不香了。甚至连火锅,都觉得不如在家做的好吃。
我对任何的改变是十分敏感的。从根源上来说,我是一个不喜欢改变的坚定维护主义者。而对于吃,我天生的那股“辣妹子”气概让我一度坚持要“重油重辣”。也就是仗着年轻,“无辣不欢”,下馆子也就成了我每周末最期待的事情。三五好友,火锅、烧烤、串串、烤鱼,能称得上辣的食物都会被我宠幸。
近来对下馆子食欲递减,这或许是每个成年人的普遍感受吧!小时候,一毛钱的辣条都馋得流口水;长大后,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一来是因为金钱的“自由”,大多数情况下想吃什么都能满足,轻易得到的就不珍惜,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二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大不如从前,每次吃完外面的东西,肠胃总会想着法难受一下;三来是杭帮菜的清淡,让我的肠胃对重油重辣不再那么耐受。四是,本就主张甜口味的江南水乡,做出来的火锅烧烤还是稍逊一筹。
尽管下馆子食欲递减,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辣椒的执着。或许,是我生来倔强,无论如何都要保持我的“故乡本色”。即便是远在他乡,我也要时常加餐吃辣,让我的胃记住它出生在川渝,绝不能向甜口味折腰。
古往今来,贤人雅士无不对故乡甚是怀念。我亦如此,对辣的坚守。也算是我对故乡的一种怀念,纵然远在千里,我心毅然偏爱辣椒。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重油重辣确实不是那么的健康。但川渝人,唯独爱辣,辣椒的鲜美,花椒的酸爽,麻辣在嘴边,却爽在心里。火锅更是受如今的年轻人更是偏爱,昨天微博热搜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请领导吃火锅,被妈妈训斥火锅不正式。
在其他地方拿不上台面是我火锅确实川渝人对客人的最高待遇。过年,我们吃火锅,除夕晚上七八点,一家人围坐在火锅前,一边涮火锅一边看春晚。热气腾腾的火锅配春晚小品,这才是川渝人的年夜饭。有朋自远方来,第一顿,当然还是火锅。重庆的火锅,不会哪几家特别火,其他店无人问津;重庆的火锅,特别好吃的没几家,不好的更没几家,随便走进一家都会很好吃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重庆的火锅成就了 辣妹子的豪爽。说话直爽不扭捏,勾心斗角很是少。热情、开放,随便走到哪里,一个电话,轻松 叫来一群好友撸串。
烤鱼,是重庆这个美食之都给我们带来的第二道美味。鱼,必须选自活鱼现杀;配料,少了魔芋,绝对算不上正宗的烤鱼。
烧烤,则是这个城市对上晚班人的馈赠。素菜五毛一串,荤菜两三块,二三十块钱可以让你饱腹一顿。重庆人对于串串的执着必须是老板帮你把串串的签去掉,放在餐盒里再加辣椒拌匀。用筷子优雅的吃串串,是外表豪爽的重庆人为优雅开的唯一一扇窗。
在外求学七年,工作一年,难免在吃辣的能力上有所减弱。再加之有慢性咽炎,吃辣的程度和频率也随之减少。但不能否认的是,众多菜系,川菜是我心中永远的神。
乡愁就是,我可以说川菜油腻太辣,但我仍然爱吃,也绝不允许外人的诋毁。定当是,我的家乡,无可替代,不可超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