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都忘了我何时种过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也确实是有种过一些“树”,那些“树”早已慢慢生根发芽日渐强大起来。我很感激我自己还为自己播下那一粒粒种子,而今我也正呵护着他们成长,因为他们是我人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第一棵“树”是勇气
那是一个夏日的凌晨,我第一次独自一人从上海抵达在重庆北站,跟着一个推销租房的阿姨去旅店,当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入电梯里时。她说:房间是好几个人住在一起的那种。我听着不妙立刻跟她说我不住了,她瞬间变脸凶狠狠的说:“我都把你带到门口你不住了,开什么玩笑。”我毫不畏惧说:“你不让我走我就报警。”
鬼知道当时的我有多害怕。手机没电,行李和身份证都在别人手里,虽说不算太偏僻但我也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原始本能的爆发力还是有威力十足,我庆幸在那一瞬间我把我的力量使用出来了,并且复制使用在其他地方。
至今我都很感激那个带着冲劲儿,一路上的磕磕绊绊也还是敢于面对的傻丫头,那样倔强,勇敢,甚至还有些狼狈的样子,我依然觉得那样的你酷得不行。
我的第二颗“树”是阅读
关于阅读我得好好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那时的我一脸崇拜的看着她,觉得心里“有墨”的感觉真是好处多多,最关键的是可以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内在美,我想要的就是内在美,而阅读是最为简单而又便捷必经之路。于是有了后面的收藏美文,金句,饶有兴致的背古诗。以求看起来我还是“有墨”之人,心里乐滋滋的。
那些看起来做的表面功夫,却是我的一大幸事,我爱上了没事写写自己的心事,看各种书,到如今成为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喜欢阅读,读书时看《读者》现在就喜欢各类心理书籍,而我也从中获取不少好处。现在的我不敢说我是“有墨”之人,但我发现成为“有墨”之人的过程更让人着迷。
我的第三颗“树”是求助力
在没有女儿之前我是觉得我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随着女儿的出生好戏就接踵而至,那种感觉就像是久违的客人突然登门拜访,刚开始的感觉是兴奋,接着适应,然后开始不爽,最后盼着他赶急回去。当然你不可能指望从你肚子里掉下的东西又塞回肚子里吧,所以开始各种方式对付。
陪伴女儿成长期间,我体验最多的是恐惧,时不时来一下,不分时间、地点让我崩溃至极。我是吃了些苦头,还好我给自己选择了别的路。我开始求助身边的人,开始网上学习,再到线下课参加工作坊。我庆幸我伸出一只手出去,让别人可以看到我,再把我从阴暗处拉出来晒晒太阳。我很感谢我女儿让我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慢慢找到我自己的位置,我发现学习原来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感谢一路上的“树”为我遮风挡雨,我发现这些树的种子原本就在那里,只是我选择去浇灌我喜欢的那颗,然后他就成为我的庇护。真的很感谢有你,有我一起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