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在太方便了!联系亲朋好友、阅读古今知识、了解国家大事、游戏视频直播、乘车购物买菜……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出门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全国毫无困难。
不过辩证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把双刃剑,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普遍的视力问题、见缝插针的电信诈骗、短视频后的内心空虚迷茫、信息洪流中的自我迷失……
手机名副其实成了手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身体的一个新“器官”,手机没电的不安全感和手机不在身边的焦虑正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且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手机正在逐渐取代大脑。
回想手机发明的初衷,人们只想能听听千里之外人的声音。哦对了,那时候还叫电话。后来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塞进这个小黑匣子。我们达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高明”,可也陷入了信息精准投喂的“陷阱”。大数据的强大足以在网络中全方位绘出一个精准的个人,比我们自己都了解我们的喜好。把喜爱的讯息一股脑投喂给我们。多巴胺的奖励让人欲罢不能,于是逐渐陷入信息茧房。
于是自主思考判断的时间越来越少,被网络上的观点左右着、引导者、挑拨着脆弱的情绪而不自知。刷了一天微博抖音却误认为走在了信息前沿,殊不知这些信息都是带着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看了一天知乎豆瓣感觉自己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不少眼界。可忽略了学习本是系统的一个过程,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成为临时的遇见。虚假的满足感持续不了太长就会重新陷入迷茫。
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对于手机这个工具的使用,都应该思考几个问题:
1.我想要知道什么信息(知识)?
2.我知道这个的目的是增加谈资还是丰富认知或者是发展专业纵深?
3.我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知识)?
4.我想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实,手机只是达到我们目的的工具。把工具还原为工具,让人成为主人。这样才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