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作者:夏雪梅)学习摘录(五)

四、学习实践:怎样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

项目化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

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实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

(一)项目化学习中的实践

第一,学生亲身实践;

第二,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是多样的实践组合而不是一组孤立的探究流程。

第三,实践具有情境依赖和身份代入的特征。

(二)五类学习实践及其构成

1.探究性实践

提出问题

建立知识联系

设计与实施探究

分析和解释数据

运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发展解释和设计方案

基于证据的评论

2.社会性实践

倾听

讨论

寻求帮助

团队合作

书面和口头报告

3.审美性实践

4.技术性实践

5.调控性实践

(三)设计学习实践

1.澄清项目化学习的阶段

(1)入项活动。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对主题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认知冲突,提出驱动性问题。

(2)知识与能力建构。建立与以往所学知识或已有经验的关联。

(3)探索与形成成果。组成项目小组,形成探索问题解决的路径和初步成果。

(4)评论与修订。项目小组接受教师、同伴或外部专家的建议与评价,也对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修订成果。

(5)公开成果。举行项目化学习成果展,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让学生有仪式感和获得感。

(6)反思与迁移。反思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实践和目标达成情况,分享在类似情境中迁移的实例。

2.在项目化学习的各阶段渗透学习实践

3.实例分析

反思:坚持量变引起质变,保持文字的敏感性,静心研读专业书籍,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