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获得持久的活力,最为根本的力量来自对自卑的超越。生命处处都有限制,自我改变的信念的强弱往往与成长的原初得到什么样的启迪与祝福有关。
———张文质
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这本书中提到的“蜜”,他是这样解读的——“蜜”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要做有益的父母。
生命本身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可能,既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引导、去鼓励。那怎样的方式,如何打开孩子的生命,是我们家长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张文质老师说,“蜜”会帮助一个人体察和探索出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奶蜜、盐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之真正天才的本质是什么?
提起天才,我就会想起曾经读过得一篇文言文《伤仲永》,那真是天才少年,五岁即能作诗,后来其父贪图钱财,整日带着仲永未人写诗,不让他学习,最后变成普通人的故事。
在这一章节中,张文志老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真正天才的品质。他说。当孩子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投入持续的关注,发展出人生巨大的优势。那作为父母,应当立足孩子的未来去思考,保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有自由的环境发展自己的兴趣。所以张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孩子的兴趣会变成孩子巨大的优势。
其实我很赞同张老师的话,尤其是他说,对于孩子所感兴趣的一切,父母都不能以功利的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哪怕他喜欢一只昆虫。他都可能因为一份持之以恒的喜欢而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们爱孩子,就要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的事业,跟从自己的兴趣走,走着走着,也许他就走出自己的人生了。
提到这里的时候呢,张文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跟。她的表妹,也就是她女儿的表妹,一起写童话,但在三年级之前就是孩子。孩子表妹写的童话都要比他自己的女儿写的好。那张文质老师当时他想,他的妹妹和他的妹夫都不是学中文的。就是按理呢,他的女儿应该在写作上更有优势,可是为什么在写作上面一点优势都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张文质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非常充满智慧。他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就是说过这样的话。不仅如此,他总是鼓励孩子,让孩子多读多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就是说,他没有去打击孩子的信心,没有去挫败孩子写作的那种兴趣。不仅如此反而很好地呵护了孩子的这个写作爱好。
因为有了父亲的支持和无声的默许,他女儿才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其中有一个细节特别感动我,就是四年级的时候,他发现他女儿有一首诗写得很潦草,改了又改。那一般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部分家长可能会说,哎呀,你写什么呀,写得乱七八糟。可是张老师的做法是放一旁,选择无视,不批评,不指责。直到看见那张写了潦草诗作的纸条连续几天出现在他的桌子上,可见文质老师的女儿内心得多自信,多有勇气,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被看见,被发现。遇到这样情况,一般的家长会怎么做呢?可能会跑出去训斥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写得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我的桌上,也可能会直接扔进垃圾桶。可是张老师他是他的做法,我觉得非常的值得我们家长做示范。他是把那那首很潦草,改了又改的诗拿起来很认真地读,读完之后,毫不吝啬赞美,夸那首诗书写得很美妙。不仅如此,又拿给孩子的母亲看。父母一起表扬孩子。并提出期望: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写的话,也许等你小学毕业就可以出书了。
就是这样小小的善举、短短的一句话,让他的女儿得到了莫大的鼓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是父母静心的呵护,才让他的女儿在写作的道路上策马扬鞭,一骑绝尘。小学毕业的时候,她就真出了人生第一本书《在夜空中飞翔的精灵》;然后到初中又出了一本小说;从高中到大学,孩子都一直在写书并出版。实现了梦想,兑现了承诺。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被张文质老师那种精心呵护孩子兴趣的那种良苦用心所打动,所感染。令我想起了。四年前,也令我想起了四年前,我做了一件非常残酷又后悔的事情。
都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我像所有母亲一样,也是望子成龙。在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就跟大部分母亲一样,把孩子拉去写字种培训班。七岁开始拿毛笔练字,练了一个学期,尽管写得是鬼话豪符,然后兴趣是有的,后来孩子不肯去练了,就又改练硬笔,练过一个学期,我又觉得硬笔字写得也奇丑无比,不经意呵斥批评,孩子又冷不丁不肯去练字了。
就这样一晃隔了两年,到了孩子四年级的时候,我无意听到了有一个书法老师非常得棒。所以跨越半座城市,每周送孩子去两次练毛笔,我觉得毛笔不能丢啊,中国的文化不能丢,其实孩子练的还挺好的。练了一个学期,又练了一个暑假,慢慢地走上正轨,如果坚持练习得话,说不定还真得有可能成为一个小小书法家。
可惜就是那一天,我亲手扼杀了孩子通往书法的艺术之路。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守候在书法教室的门口。隔着玻璃窗,看着孩子一直低头在那里练着毛笔,旁边有很多的小孩子都在纷纷的举手示意老师,老师都在一个一个的指导他们。老师在他身边绕开绕去,唯独自己的孩子全场没有抬头看四周,也没有举过一次手。按理,我应该夸孩子才对。可当时我竟然十分失望,陆陆续续目送其他孩子兴高采烈第拿这样老师指导的作品扑进家人的怀里,我赶到羞愧。
四五十个孩子,忽然间就只剩两三个孩子埋头苦写。我按耐住怒气,走到孩子身边,当我发现孩子一副对联还有一半没有写,火苗腾地从胸腔里跳出来,恨铁不成钢,你不会写,问老师啊!磨蹭什么!“哗啦”一下,我拿起孩子的书法作业,当场撕成碎片。甚至还气势汹汹对孩子说:“你写个什么?一个晚上就写这么几个字。”我当时感觉到空气都凝固了。孩子低着头,倔强地咬着牙,他没有哭,但是我的心却在那一刻流下了眼泪。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无耻啊。老师也盯着我看,他把我叫到门口,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可能从此以后他就不爱写毛笔了。老师的话说得没错,后来他再也没有去了,不管事后我怎么哄他。他都不愿意再去了。不仅如此,孩子似乎对我披起了铠甲,无形中树立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壕沟。
如今,我一直在懊悔,是我扼杀了自己孩子的兴趣,斩断了女子之间原本亲密无间地亲情。我是一个坏妈妈,当时我怎么就没有看《奶蜜盐》呢?如果我能早点接触《奶蜜盐》,或许就是懂得去呵护孩子的兴趣,就不会耿耿于怀于孩子的不好问,写字速度慢,也就不会那样为所欲为第伤害孩子!这件事如今一直在我的心中,像刀割一样。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我愿意回到那个夜晚,坐下来静静地陪着孩子写完最后一个字,并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夸赞他:“你写得真好!”
人生没有假如,没有后悔药吃,过去的伤害已经形成,需要时间治愈。那么趁着现在,好好弥补这份残缺的爱,相信慢慢修补终会日益美满。只要出发,就不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