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沟通方式导致了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那么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呢?
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称之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和父母、朋友产生矛盾的时候,有时为了逞一时之快,快言快语,出口伤人,自己的一句话不仅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后悔不已。
为避免语言互相伤害,我们可以从道德批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四个方面来做出改善。
1、道德评判:
“不拿道德绑架别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中,我们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去批判别人。比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等等。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上,语言总是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习惯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当我们不在用道德绑架别人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驾驭语言,而不是被语言驱使。
2、进行比较
从某些角度来看,比较也是批判的一种形式。
父母喜欢拿自家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比较。“你看,别人成绩你好,你呢?就知道整天玩。”这话是不是很熟悉呢。
而我们自己,也总是喜欢自我与别人比较,为什么别人生来就是富贵命?为什么她身材那么好?等等。
在比较过程中,我们由对别人的羡慕转变为“嫉妒”,“悲伤”,慢慢地出现失落,感觉自己活得很惨。
人的一生很短暂,请善待自己,莫要给自己增添本不该是你的烦恼。
3、回避责任
当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然而,人们却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一短语,比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你让我伤透了心。”,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
有时候,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需要。
比如,《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女士明明讨厌做饭,却用“不得不”来绑架自己,让自己深陷痛苦,直到她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救自己,才开始放过自己,让生活回归平静。
4、强人所难
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不管他们的想法。
然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强行要求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不要以“不应该”、“应该”、“不得不”这样的短语去强行要求别人,才能有效避免暴力沟通。
莫要让异化的沟通方式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甚至是造成彼此心灵的隔阂,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