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访谈节目上,听了罗振宇的一段经历。
罗振宇曾经在央视做过一档电视节目《对话》的制片人,正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大概是得罪了上级领导,具体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明白。
总之,一纸调令下来,把他调去做一档小栏目的副制片人。
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路不止一条,如果在一条路上掉下半截,实际是对生命的浪费。
于是,罗振宇辞了职,脱离了央视的编制。
很多人称赞他勇气十足,能够毅然离开中央电视台。可他自己却是这样解释勇气的:
勇气就是运气,就是当你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你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看上去像是“勇气”。
我很认同。
我从小就被人说是个勇气有余的孩子,当同龄人在熟悉的环境里从一年级念到六年级时,我已经跟着大人走南闯北,换了四所小学。
要说我是因为勇敢吗?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和朝夕相处的玩伴告别,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而且最难的是第一次。
我记得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们告别的时候,我手里搂着同桌送给我的洋娃娃,肩上背着一书包的书,特别重。
眼泪汪汪,小手挥了又挥,嘴巴里嘟囔着“再见,再见”。
我何尝知道,再见,亦是再也不见。
几次分别之后,兴许是习惯了或者麻木了,面对离别的那刻我不再那样动容,不再那般无所适从。因为现实已经教会我,我无能无力。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
与其用眼泪作为最后一帧画面,我宁愿用微笑替代。
于是,你们都说我有“勇气”面对离别。
我是真的像你们说的勇气十足吗?
我是不得不面对离别。一切都不是我的选择,哪个孩子会欣喜得接受频繁转学,一次又一次被投进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对视。
所有的都要重新开始,好不容易熟悉了所有,又要担心着会不会是下一次陌生的开始?
如果可以,我也愿意赖在熟悉安全的环境里,能赖多久,就赖多久。
中考结束后,当我以为自己就此可以安定下来读书的时候,又一桩变故发生——我没有容身的地方了,所以我又要再一次面临转学。
这次好在是初中第一年的开学前,我还没见过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一切都未展开,所以离别显得极为简单而毫无牵绊。
我独自一人跑去找教导处主任,开口第一句便是:
『老师,我要申请转学。』
教导主任从眼镜后面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问我是否有接口的学校,我说没有。他着实被惊到了,定了定神告诉我,在这种情形下绝不可以把我的学籍转出去,万一对接的学校出了问题,我就成了社会青年。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社会青年”这个词,也导致我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把这个称呼理解为“不良青年”。
『叫你的家长来』,我奉旨把我的妈妈请到了学校。
我以为她又会数落我主意太大,所以站在教导处门口等她的时候,心神不定。见她出来,我本能得往后退了两步,不敢抬头看她的神情。可她一把抱住了我,我有点发愣,还未缓过神来,几滴热泪就落在我冰凉的额头上。
那也是我头一次知道,原来,妈妈也难过,不是只有我觉得悲伤。
妈妈决定让我转学去郊县的农场学校读书,跟着车去农场里转悠的那天,阳光极好,六月的天气已经相当宜人了。
我开着车窗,坐在最后排,父母坐在前几排的位置,和农场里的领导相谈甚欢,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温煦的阳光直直地洒在我的脸上,迷得我有点睁不开眼,车越往前开,我的视线越模糊,两行泪毫无预兆得掉下来。我赶紧抹掉,不让妈妈发现。
记得小学三年级转学去佳木斯时,对于上哪个学校,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子弟学校,离家很近,步行十分钟,一个是市区里的实验学校,离家很远,乘公交一个小时,而且车少人多,每天去市里读书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塞上车的。
『我要读好学校!』我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要读好学校,这个想法过分吗?当我成绩达标时,怎存在过分一说?但当我没有容身之处时,这便极其过分。
那次“观光”之旅,至今仍是我心底最深处的一抹刺痛。
亏得我的运气一向还很不错,最后托家里亲戚的福,容我借宿,我才能在自己心仪的学校完成学业。
寄人篱下,远远胜过“失学”。
那十几年的读书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一件事——怕,一定没有用;争取,也不总是有用;勇气,只是在特定环境里的“不得不”罢了。
工作15年间的三次裸辞,也不是因为我的勇气,而是我太清楚那种“隐忍克制”的磨人,它会一点点磨掉你的心性和对自我的认知,内耗巨大。
身边的好几位朋友,近期都约好了似的,纷纷辞职。原因大同小异——受够了每天打卡,忙得不知所以然的日子。
『我也不知道我辞职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但此时此刻,我就是不想干了,我不想再压抑自己了。』
『我不是工作狂,我选择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你看我现在忙得,哪有生活的时间?』
『你的那篇文章帮助我做了最后的决定,做决定需要勇气,谢谢你分了一些勇气给我。』
我有点受宠若惊的同时,也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我从来不想举着“勇猛”的旗帜,呼喊着我们要充满勇气得面对生活,直面真实惨淡的人生。
勇气从来不是让我们活得更通透的必备条件,相反,有勇无谋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纷乱,人生更惨淡罢了。
回顾各自的过往,那些对的决定,那些改变的方向,那些拐个大弯的人生轨迹,都不是凭着“勇气”镌刻下的。
前人的方法论,工具论很多,并非你百分百叠合其脚印就能复制的。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当下的境遇不同,太多的限制决定了你再勇敢,可能也做不到别人的百分之一。
支持我们做决定的,除了勇气,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存在于你内心的核心价值,它仿佛是锚,牢牢定住你,不至于在滚滚红尘里,把你彻底淹没冲散。
对于读大学之前的我而言,可以去能力范围内的好学校读书,就是我的核心价值,其它的隐忍委屈,在旁人看来也许是懦弱,但我无所谓;
读了大学之后,我打工赚钱,坚持一个人租房子住,因为我的核心价值变了,我想要更多的自在,更大的空间;
毕业工作之后到现在,我的核心价值一直没有变——探索自我,不断去体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你会看到我一会儿尝试这个,一会儿体验那个,呈现出的状态被很多人称为“作”。
如果问我,是否有害怕的时刻;当然有,而且这样的时刻很多。
然而人活一辈子,倘若只是因为害怕而让遗憾流淌成河,泛滥到无人收拾的地步,在你弥留之际,难道不会恨自己的辜负吗?
在湛湛的光阴下,到底要说多少阴晴圆缺的话,做多少浓淡快慢的事,此生才会少些遗憾呢?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应当是红尘里最深处的无奈和遗憾了,而对于深陷缘深缘浅里的你我凡夫,所要承受的无奈和遗憾纵使没有深至骨髓,怕也多到无力招架吧。
都说最难的是选择,最难的是放下。
你追求浮华的世态,注定要失去清淡的生活;你安于平凡的现状,也注定会丢失闪耀的荣光。
其实每个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只是在抉择取舍的时候,难免会心存犹豫,踌躇不前。
都说有舍才有得,不舍便不得。
可当真要你真正舍弃拥有的那个瞬间,难道不会生出一丝留恋?难道不会心生恐惧,生怕舍掉的同时,也得不到一分的回馈?
生活还是厚待我们的,这话仍需要时间来证明。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一切都只是美好的祈愿,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信仰罢了。
所谓的勇气,大概就是在换了一种方向走之后,相信自己今后总有机会把方向上的偏移,解释为进步。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