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辛弃疾,也许没人会感到陌生。宋词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吧。辛弃疾与陆游同为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个词人,更是位出色将军,他真正将爱国付诸于实际行动上。读他的词,多为潇洒豪迈,也有些情感细腻。或许你会喜欢他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或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我最喜爱的,便是这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箇秋。
这首词明白如话,让人很好理解。辛弃疾是有名的古代帅哥,少年时候更是玉树临风。他自幼就爱写作习武,但那时的辛弃疾还未谙世事,只常常读到古来著名文人的诗词,惊叹于前人丰富顿挫的感情,且文笔的一气呵成,妙笔生花。于是,懵懂少年辛弃疾也想要写出这样将心中的愁苦极具表现力地跃然纸上的好词。
但当时的他哪有什么哀愁呢?没有离别,没有爱情受挫,少时的生活还很美好很平淡,平日里只喜欢登高远望,心里面却还没有想要抒发的情怀。辛弃疾提起笔,却无情可写,为了写好这一首新词,只得故作沉郁,做作地写出一些满怀愁闷的诗句,可读来却并不能使人感同身受,因为他并没有赋予真情实感。
当年稚气的少年渐渐长大了,一腔的报国热血却从来没有变过。他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为国效力,而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词人。可老天爷绝不会让一个人永远的一帆风顺下去。壮志凌云的辛弃疾缺少了一些心计,便屡屡遭人迫害。遭人弹劾后的辛弃疾被迫去职返乡。这时的他,已不是无忧无虑的少年,他已经识遍了人生百态,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便挥笔写下了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次的辛弃疾,并没有故作深沉,也没有矫揉造作,可一下笔便是说不尽的愁。或许有人生阅历了整个人都会不一样吧,我们能看到词里的愁闷不是从他的毛笔下写出,而是从他的心底发出来的。这种郁郁寡欢,不是能够装出来的,而是经历了这么多事,也许辛弃疾自己都没有发现,这样的感情流露的是多么自然。“而今识尽愁滋味”是多大的愁才会用到“尽”字,如今看过世间黑暗的他才终于成熟了吧。
就算这满心的愁苦让人抑郁,可想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更说不出来。世事的历练让辛弃疾变得百毒不侵,更是穿上了厚厚的铠甲封闭自己。不知该可怜还是可笑,此时的辛弃疾满怀的哀愁,却只化作了一句“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或许辛弃疾在内心都嘲弄自己,竟落得如此境地,可,这是他的错吗?
这首词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少年”与“而今”对比,写出了今非昔比,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少时的天真已去无踪影,剩下的只是不言自明的哀愁。又将“不识”与“识尽”作对比,联系辛弃疾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同情,为之怜惜。
纵使是这样,辛弃疾一生的作品里却从未消失过他的报国热情。纵使南宋后期统治者软弱无能,可辛弃疾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尽管“识遍愁滋味”,对于自己的祖国仍充满希望。这样的辛弃疾,难道不值得后人千百年的尊敬与赞叹吗?
ambition. 201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