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的政治课本里一开始就学过商品的含义: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是商品。当时我所理解的商品无非就是那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这一类的虚拟物也成为了商品。可是没想到,如今相亲业竟能如此火爆,在这个产业中人也成为了商品。一资料,一座位,一人便支起一个小摊,人人都能当老板,当然售卖的便是我们自己。户口、房子、车子、收入、学历等等就成了我们的生产原料,成本越高越能“卖”个好价钱。有时自己忙不过来,还得请父母充当店小二帮忙照看下生意。
无论是西方“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都愿意和你在一起。”的结婚誓言,还是中国“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许诺,此刻都是苍白无力的。婚姻变成了一场纯粹的交易。面对这样一场赌博式的交易,最后的结局是输,是赢,还是会双赢或两败俱伤呢?没有相互的了解,没有牢固的感情基础,建起一座再华丽的婚姻殿堂在生活的狂风骤雨中也会极易倒塌。
有时我在想结婚是为了什么。我觉得结婚就是找到注定的另一半携手生活,而这生活起码要是快乐的。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整天活在苦哈哈的境地之中吧。做起相亲买卖,遇上了一户符合条件的人家,一锤子买卖成了,顿时心理的确有种办了件大事的爽快感。但是,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情况发生呢?到时候身价打折生意就能更难做了。
婚姻生活,冷暖自知。仅凭表面条件就判定一个人,在男女双方都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决定了一桩婚事。婚后随着各自的缺点暴露、各种矛盾的激发,无法调解的矛盾和无休止的争吵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现今,闪婚闪离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不排除有人可以隐忍地过下去。但是外人前,表面上装得再好也骗不了自己的心。
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人说自古以来都讲求门当户对,这样大家相处起来才没有隔阂。的确说得也有道理,但是门当户对不仅仅讲求的是物质层面的匹配,更重要的是两个家庭在价值观上的契合。在公园参加相亲角,以交易的方式把自己嫁出去或者娶进门,这仅仅是通过物质作出的判断和决定。相亲角,父母可以代为参加,但是婚后的生活可是要自己亲自去过的,日子还长着呢。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没有长远的投资计划,就想着中个大乐透,注定这场交易到头来还会是一场空。“嘿,今天生意怎么样?”正在相亲市场做买卖的朋友还是不要先急着回答。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