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老师突然闯进我们办公室,与一老师聊起来暑假服了什么书,基本都是一些小说,说的内容我有些烦。后来又说起来某个讨厌的人,我问了一句“谁啊”。他居然顺势讲了一个笑话:一鹦鹉只会说“谁啊”,一天主人外出,有人敲门,鹦鹉说“谁啊”,回答“送煤气的”。半天没响应,又敲门,又传来“谁啊”回答“送煤气的”,半天无响应......主人回来看到一人口吐白沫。听了这玩笑我感觉是否在影射我他们谈了这么久我居然不知道是谁?或者人家根本不想说。接下来他们还想再说些啥我直接戴上了耳机——那就互相不尊重好啦
这人开玩笑不懂分寸,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不读点有用的书?我个人认为读书读的是涵养,像董卿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世更加随和大方,像古代的孺子、先贤。真正的文人,谦虚、懂礼。读书读得不是书本身,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我也经常读书,但时间长了,经常记不住书的内容和作者,所以会反复去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直到记住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敢说自己读完了这本书。我不常读小说,我认为小说反应的东西有些是博人眼球,为了畅销。又或者能给我值得思考的东西太少。我喜欢读哲学,哲学书看似晦涩难懂,但我苦难的生活有了哲学书就好比唐僧取得了真经,音乐家有了曲谱,使我思想上有了大的提升,灵魂得到解放。即使晦涩,也值得品鉴,值得作为枕上书,值得反复开卷,这才是好书。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解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