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室,学生在诵读生物教材。对此我心情复杂,学生能够养成好的课前习惯值得肯定,然而诵读又有什么作用呢?这个话题比较复杂,不同的教育流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学习是没有诵读过教材的,不仅不诵读,我也很少刻意去记忆一段文字。学习之于我,基本上是大段大段的浏览文字后get到其中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对于我来说,最可怕的学习事情就是原原本本的默背出别人的话。因为人的语言习惯不同,语法使用习惯不同,他者的文字永远是他者的,所以强迫自己用别人的语言,确实痛苦。所以,数理学科这一点上就让人觉得舒服,仅是符号表达一种思路而已。所以只要懂得符号背后的思路,符号的表达仅仅是将思路外显的工具而已。语言学科则不然,虽然文字也是思维的表达,但不同的文字词句在可能表达同样的内容时所附带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所谓文字的意境是也。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生物学科奇怪的地方就是,更多的运用文字作为思想的表达工具,却没有语言学科中对词句意境的要求。毕竟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那么在通过文字途径获得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文字背后所反映的生物规律和文字所描述的生物现象,对于这两个方面(生物规律、生物现象)不一定要依赖教材上的语言,也不需要被教材上的文字所固定,完全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重新表达相应的内容。当然这里注意,但凡专业术语是不能也不应该口语化的,必须遵照教材上的使用而用。所以,诵读生物教材的结果,很容易让自己被教材上的表达束缚。更喜欢安静浏览教材,然后利用绘制概念图、流程图,制作比较列表等形式再现所阅读内容,如果时间紧张,不妨可以在教材空白处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问题。自然科学的研习中,能够通过阅读产生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么与之对应的语言学科呢?
我对于任何文学作品都不会去记忆它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会透过句式来体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因为外显的文字表述就像水面上的泡沫,而组织语言背后的思维形式却是根本。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多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这让自己书写时能够拥有更广发的思路,让表达显得更自由。其次我对于恰到好处的“词语”会格外的记忆,记得一次阅读看到一个词“料峭”,不知何意却被这个词吸引,经查知道其意,觉得这词甚是可爱。词语要不断的累积,积少成多,这样会把内向的感觉精准的用词语表达出来。
语言学科就是用词语精准、优美的表达出内向丰富的感觉。所以在两处做功夫,一是积累表达的工具——词语,二是培养细腻的内心感受。但我不认为背诵他人的词句是一个好方法,就我个人而言,就是依靠大量的阅读,成百上千册书籍的阅读,词句自然会进入到头脑之中,在使用时也自然跳到眼前,无需勉强。
自然而然就是顺其自然,如此没有半点的强迫,更无须绞尽脑汁之类的苦役,文字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书写也好言谈也好,均会是一种享乐。形成一种正性的循环发展,乐于读乐于思更乐于写,如此生生不息,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