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纵横捭阖,无所不入,无所不出,无所不可。阴阳之道的核心就在于变,但这个变是在立于太极的基础之上的变化,不是乱变,而是在不变的基础上权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宇宙之间天地万物的构成基本元素就是阴阳。我们现代科学家一直企图寻找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从分子、原子到夸克,最小单位一直被突破。易经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而《易经》提出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是阴阳,确是逐步被现代科学发展所认可。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并且这个阴阳是不断变化的,一阴一阳是谓道这个道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阴阳变化。所以易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二就是阴阳。从义理上来理解这个阴阳就是刚柔并济,中庸之道的意思。
懂得了《易经》里阴阳的基本原理,我们就知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太极,太极就有阴阳,所以一个人他既有阴也有阳,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我们中国古人常有就同一件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比方说“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又有“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礼让为先”,“当仁不让”。诸如此类的先贤名句比比皆是,于是现代人就以为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废话,因为他们觉得老祖宗的话自相矛盾。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读过易经,不懂得阴阳之道。一切的一切都是要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不是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让你去照做,因为命运在演绎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易经立讲一切自有定数,这个数是有生命的数,是在变化中的数,而不是数学当中的数。这个就是要用阴阳的思想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