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的是一部电影,一部惊悚电影《白雪公主杀人事件》这部电影是2014年上映的,今天说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发现这部电影在我们现实中发生了,当电影成为真实的时候才发现可怕的地方。
首先来简述一下《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故事内容:故事开始于一个推特的碎碎念是一个朋友所提及的恶性谋杀事件的碎片信息,渐渐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于是这位探索“真相”人士开始他的调查,采访相关当事人,并制作电视台案件专题。虽然事件相关者的描述不尽一致,但矛头都指向了同公司的另一位没什么存在感的女生——美姬,而她也在事件发生当天后再也没有露面。于是舆论开始谴责美姬,几乎是众口一词,但最终经过警察的彻查,美姬虽然有间接参与作案的嫌疑,但并不是凶手,凶手是最先提供信息转移媒体注意力的另一位同事,而作案动机竟异乎单纯——“怕在公司偷盗的事情败露被辞退”。此时舆论哗然,最后言论出现了“逆转”之势,电视台道歉,网友为无关者申冤。最后真凶被抓,美姬被洗白。
看似挺美满的,但是!制造噱头的那个“真相”人士;电视台不负责任剪辑,搬弄鬼神。;知情人做着不负责任的回忆和爆料,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添油加醋狂奔不已;网友们一边满足着好奇心与窥私欲,一边不负责任地进行宣判与煽动。就不能为美姬的“我已经不认识我自己了,原来我在大家心里是这样一个人”负责么?
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美姬就在现场,看到这个杀人案的发生。她出于恐惧没有站出来。然后脑子卡壳没有报案。出于舆论的压力无法出庭作为第一证人出现。而现场的证据证明被害人是出于失血过多。律师在辩护的时候说凶手不是杀人,是伤害……。
是不是……凶手就不是凶手了?只是一个失手的情绪失控的……人?是不是美姬还是凶手?是不是美姬的证词就不重要了?因为美姬是迫于舆论压力她的证词不可信?是不是美姬就不应该站出来说出真相?
情景好熟悉啊!对!就是“江歌案”现在的“江歌案”已经不是讨论江歌了,而是讨论刘鑫。事情的事实我们是不知道!但是不妨碍我们知道凶手是谁!但是真的很遗憾没有人讨论凶手,讨论的都是刘鑫。
我们都知道在日本对于“死刑”的判决是相当慎重的,凶手陈世峰的律师在今天已经将杀人说成了过失致人死亡,说是因为刘鑫的不作为导致被害人江歌的死亡,所以刘鑫才是导致江歌死亡的“凶手”。而刘鑫据说没有出庭。而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刘鑫就算出庭了,陈世峰律师也可以以“刘鑫迫于舆论压力出庭,证言不可信”申请将做为将唯一证人的言论不予采信!
《战国策·魏策二》中讲述了“三人成虎”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舆论的可怕。简单来说它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历史中是有杀人不偿命的事情的。卫成公杀了大夫元晅的儿子元角,最后找了两替罪羊抵罪,当然这是当时的君为上的社会认知观点造成的。但是如果放在现在。舆论可以主导法律的走向又何尝不是一种舆论至上的观点呢?为什么证人的话还要因为舆论而做出可靠不可靠的判定?证人还需要迫于舆论压力考虑出不出庭?是不是证人不出庭就可以将责任推至证人的身上?如果不是她见死不救就不会导致人凶手成为杀人犯,就不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真的是这样么???
舆论有的时候是可以杀人的!也可以让一个凶手逍遥法外的!只要这个凶手可以主导舆论。
最后!请让法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