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学习的思维导图
第二课的收获:
一、在我们阅读前要确切地知道在阅读哪一类型的书籍。
1、我们的书籍一般可以细化为实用性作品和理论性作品。
(1)实用性书籍:在传递知识时,带着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观点。通过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就是从知到行。
(2)理论性书籍: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知识,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二、通过几个方法透视一本书。
1、需要我们用一个或一些精炼的句子来叙述出来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找出整书的主题或重点。
2、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
每一本好书都有着睿智的架构,要读好这样的书,就需要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划和架构规划
3、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作者写作时都是问题串联着问题的,而书本的主要内容就会是问题的答案。找出问题同时找出问题的主次,哪个先回答、哪个后回答。
三、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只有读者与作者能找到共通的词义,这样才能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
找出重要的单字,透过单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处理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语言,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含义。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接触到作者的内心思想。
四、判断作者的主旨。
1、找出一本书中的关键的句子,确定这本书包含的主旨。
(1)用我们自己的话来陈述作者的句子。
(2)根据主旨所形容的那种经验,举出自己的相关经历。
五、基础论述
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再从重要的段落中将关键句挑选出来。
1、从相关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础论述。需要处理一堆句子组合。
2、找出作者的解答。
找出作者问的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解这本书。
六、暂缓评论。
评判一个作品或作者需要建立在足够了解的基础上。不要急于评判。要理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七、要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不同。
八、外在的阅读的辅助可以分为四部分:
1、相关经验。
2、其他的书籍。
3、导论与摘要。
4、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