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位兄弟聚会聊天,谈及项目申请,其中一哥们感慨现在项目难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申请报告,因各种原因,经常得不到需求方认可,难以顺利通过,常常为此着急上火、寝食难安。有困难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准症结,有的放矢,解决问题。项目申请难,难在关键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处处被动,沦为陪跑对象;难在需求对接不充分不到位,需求方听不懂难决策,白白失去机会;难在申请通过后,项目完成质量不高,信赖留不下来,丧失再次合作机会,等等。这些问题在项目申请中具有普遍性,做好三个方面工作,搞定项目申请将不再困难。
关系很重要,一定要用好。我们处于人情社会当中,关系重关系很重要,一定要用好。我们处于人情社会当中,关系重要性不言自明。无论承认与否,项目申请很多时候也离不开人情关系。有关系有人脉,信息获取就有先天优势,项目申请、审批往往就能处于有利位置。关系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区别,能与项目决策者、主管人员说得上话、影响决策,无疑最佳,但这类人数量终归有限。仅有间接关系,则要围绕项目多交流多求助,一方面努力了解诸如项目背景、目标要求、参与资质条件、竞争对手等情况,加强分析研判,为申请报告编制打好基础,另一方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曲线救国,尽可能用好间接关系靠近决策相关人员,密切联系,方便项目申请通过。没有内部关系和信息渠道也不必灰心丧气,须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关系网、朋友圈的织就也是需要时间的,可以通过公开渠道了解信息,主动联系,争取任务,逐步拓展丰富完善关系。没有关系,不必急于上门求佛,过于心急,进错庙拜错佛于事无益,既增加经济成本,还浪费时间精力,顶天了能得到一些价值有限的帮助,需要慎重。
沟通讲技巧,外行能听懂。有了联系渠道,沟通很重要。非沟通讲技巧,外行能听懂。有了联系渠道,沟通很重要。非正式场合,视关系亲疏远近,可聚会私聊,可电话咨询,可单独交流,力争精准掌握项目基本情况、主管单位关心疑虑问题,甚至是注意事项、意见建议、意向单位等,能做到这些,将使项目申请更具针对性,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但要注意的是,打探消息,忌时机场合不对,忌交浅言深,忌胡乱打听,引人反感,最终可能适得其反。正式场合,可技术层面进行交流,可管理层面汇报。向管理层汇报时,讲技术、讲原理、讲问题、答疑惑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一定避免专业术语满天飞,让对象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甚至连问题都无法提出。管理层不同于技术层,很多人并不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但又要做出决策。自说自话、鸡同鸭讲的后果就是你没戏了。讲自家优势、成绩时,简短举例即可,合作单位高大上、曾获奖项上层次,足以证明自身实力和能力,简单明了就行,没必要过多解释。评价竞争对手时,要基本客观,没必要刻意贬低对方,需求方有了解你对手的渠道,也有足够智慧作出合理判断。
信赖能留下,江湖易相见。一些单位拿到项目后,或内部任务分工问题,或一锤子买卖思想倾向严重原因,质量意识不高,过程管控不严,往往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积极不及时与需求方进行深化对接,需求落实不到位。前后态度、成果质量很难让买家满意,信赖留不下,再次合作根本无从谈起。一定要摒弃这种思想做法。项目拿下后,一定要更加积极深入对接交流,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往往会有变化,有些变化可能还是主要的、关键性的、不得不落实的,这些往往决定成果质量,一定要重视。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项目因人而设,照顾关系,质量高低没人苛求,有这种关系的人从不会担心申请批复问题。如果没关系,没人罩着,还想下次合作、江湖再见,唯一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提高成果质量,得到人家认可肯定,留下深刻印象和信赖。
项目类型众多,申请侧重各异,但需求方主导这一条天经地义,不会改变。从多年管理实践经验上看,把握项目管理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与需求方密切相关的上述三方面工作,搞定项目申请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