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被爷爷的眼泪深深的震撼了,具体的说是被震瞎了双眼!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头因为孙子感冒了而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对!你没有听错,是因为孙子感冒流下的心疼的眼泪!
是我太孤陋寡闻还是我家老爷子太感性了,现在的隔辈亲都已经亲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还是我这个亲娘做的太不到位,看见孩子感冒居然都没哭。
等等,孩子感冒这种小事真的有必要哭吗?
再说小盆友只是看起来有些嫣儿吧唧的,有些闹腾,但是能吃饭能喝水,我觉得这算比较好的精神状态了。爷爷说看着他靠在墙上无精打采的样子真可怜人,然后长吁短叹的表达了对孙子的无限疼爱。奶奶也补充唏嘘道,快让孩子好起来吧,我替他受罪,别折腾孩子了。我突然觉得,这画风要是倒过来,角色调换一下,那绝对会是能写进教科书的感天动地的孝子故事。当然,我并没有诅咒爷爷奶奶生病的意思。ps:要是奶奶哭,我也可以勉强接受,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更是慈爱之心博大宽广,心疼孙子,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平时画风严肃谨慎,不善表达感情的爷爷居然流泪了!容我静静。爷爷可是个军人出身啊,平时的治家家风也是带有军人风范的严谨,虽说不是雷厉风行那么有震慑力,但认真起来也是颇严厉的。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居然会因为孙子感冒心疼的流出眼泪。这事要是让两年前的他自己看到,估计他也会自戳双目。因为,两年前,小盆友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们曾经聊过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当时,爷爷明确表示过,教育孩子不能惯着,不能太溺爱,要让他适当的吃点苦。当时,我们的目标可是空前一致。可是,现在,面对爷爷的两行滚烫的热泪,我好想问,咱们说好的让孩子吃点苦呢?我们再来聊一下小盆友感冒这件小事。虽说,我也很不希望孩子生病,因为他一生病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上战场啊。白天的基本状态就是粘在我身上(严重的时候上厕所我都要抱着他),晚上的基本状态就是躺在我怀里。所以每次他感冒总会捎着我,在他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我把他的病情症状全部复制一遍。基本我娘俩的病程加起来要十天半个月的恢复时间吧。对于一个全职带娃狗来说,这样的体验真是酸爽啊。说到这儿,你们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你不是怕孩子吃苦,你是怕自己吃苦受累啊!呃…这么理解也可以,我确实有点后妈的赶脚。可为什么要怕孩子吃苦呢?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能避免孩子吃苦吗?就拿感冒这件事来说,每次小盆友一流个鼻涕他爷爷奶奶都会刨根问底的追究原因。是不是穿少了冻着了?是不是睡觉蹬被子了?是不是开窗吹风了?欧!天哪!我养的是个普通孩子不是神童,避免感冒这种事你们认为能做到吗?!就算能保证他穿的衣服跟气温搭配的刚刚好,就算我一晚上不睡觉盯着他保证不让他蹬被子,就算不开窗户不吹风,能保证他不感冒吗?空气中到处都有可能充斥着病毒,我们能保证出门时的公共环境是安全无毒的吗?答案是——不能!既然我们不能避免孩子的感冒,那么我们纠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感冒的还有意义吗?反过来看,孩子生病感冒就一定是件坏事吗?我倒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孩子会生病是证明他们在适应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他们生存的环境。抵抗力这个东东是怎么来的,是他们适应环境对抗病毒的成果啊!而且,我发现每一次生病之后小盆友都会变得又聪明懂事了一些,民间不还有说法“烧长”吗,就是说小孩子发一次烧就会长高一大截儿。所以,这样来看,这些生病不都是成长的代价吗!换一种说法。我们害怕孩子生病,其实是在阻碍孩子成长。
因为害怕孩子吃苦,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让他吃苦。每次小盆友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风——小盆友在推小凳子玩的时候,奶奶跟在屁股后头喊“不行不行!推这个容易摔倒!”小盆友刚要伸手拿水杯,奶奶一把夺过来,“不行不行!容易洒到身上!”小盆友拿扫把扫地,奶奶又挡在前面,“不行不行,这个太大了,你拿不动,容易绊倒!” ……要是小盆友不小心受了一点小伤或者摔了一下,那么接下来的说法一定是这样的“看看,受伤了吧,以后可不敢这样了啊,多危险啊!”
发现问题了没有,我们到底在给孩子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因噎废食吗?我们在阻碍孩子探索的同时又亲手扼杀了他的一颗勇敢进取的心。其实,我们发现没有,孩子在小的时候会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好几次,会被同一件危险的物品弄伤好几次,会经常犯在大人看来可以很容易避免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他,他还是记不住!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克服这些困难。所以,孩子比我们要勇敢多了。看看我们现在的大人,碰到一些挫折就首先想到退缩或是放弃,而现在我们又把我们的这种害怕吃苦的精神毫无保留的传达给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因为害怕他们吃苦,所以就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避免苦难。可是,我们这样做真的能帮助他们避免苦难吗?
张德芬在《要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有人看到一只蝴蝶挣扎想着从蛹里脱离出来,他好心帮他剪开了蛹。但没想到蝴蝶出来以后,翅膀却张不开,最后死了。挣扎的过程正是蝴蝶需要的成长过程,你让它当时舒服了,可是未来它却没有更多力量去面对生命中的更多挑战。你希望自己爱的人永远做毛毛虫,还是希望他化身成一只光鲜亮丽的蝴蝶?如果你希望你爱的人能化身成蝴蝶,那你就得忍受他在蛹里挣扎,以及将身体里的液体压进翅膀时的痛苦过程,这样,他才能破茧而出,展翅高飞。我们的孩子现在就是那只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他们要面对无数次的挣扎,蜕变,我们能做的不是代替他挣扎,代替他吃苦,而是静静的做一个“旁观者”,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完成蜕变,相信他们终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展翅高飞!作者 小暖晴天 简书原创作者 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