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ullying一次沸沸扬扬,在朋友提示和各媒体报道之下,我才了解了故事。Bullying不是新鲜事,学认资时也谈工作场合的Bullying,而且数不胜数,难以界定。
回想我们的校园生活,谁没涉及Bullying呢?无论自己曾是什么角色,我们都将其习以为常。
不过,今天媒体之下,它才因其独特的影响力露出水面。相关文章很多,成千上万的留言和申诉。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教育工作者,博士在读生,我想要说的远远比“孩子”本身要多:
事情发展至今,当事人家长要求对实施霸陵的孩子给予教育处罚和记过,遭到了学校拒绝。因此,无数声音声讨校方,甚至开始质疑起实施霸陵孩子的家庭背景。
首先,对于这样几句一面倒的声音,我是心寒的。校方否认了霸凌行为当然不对,但一定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抛掷在网络舆论之中来给一个两个小学生“定罪”是否真的妥当、公平呢?这次事情到底是成人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如果舆论认为孩子家长教育问题、学校管理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定性”孩子呢?起码在这之前,这些孩子在我们教育体制内,对霸凌没有什么概念。以惩罚为手段,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舆论的声音实实在在真实反应了成年人的问题。
其次,无论事件中的谁,都是孩子。
当我们一边谈论被欺负孩子的心理创伤,一边不顾及犯错孩子的心理成长,是真的在乎孩子吗?教育意义是什么?这样激烈的,争锋相对的态度算不算家长之间的“以暴制暴”。假设,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之间呢?事实上,它以不同的方式发生着,家长们乐呵呵的看见孩子打闹,社会媒体也不会报道。你会说,那时孩子才开始摸索人与人的关系,那时孩子小不懂事。那么,为什么小学就应该懂了?其他同学懂吗?你的孩子明确界限吗?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一直处于Bullying之中也不知所措呢?
孩子心理发育关键时期,我们怎么引导他们就怎么认识。于是,我们需要冷静的把关注从“惩罚”孩子移步到教育各人事本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学校管理、教学教育标准、法律法规、社会监督等方面,而不是总是纠缠于此事中孩子行为多恶劣、孩子受伤多深。
更加重要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往往都是影响深远的。而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彼此的理解和下一步的态度才真正为影响指出了方向:如何学习对方的不同,如何认识和理解对方言行举止,不仅是孩子要学习的,更是我们育人育己的课题。
社会应该宽容,尤其是对孩子,对未来的结果。
。
面对这件事,学校、家庭、社会对Bullying开始认识,也有了重视,这必然是好的。另一方面,还有许多意识要建立与强调:
1、实施霸凌孩子的父母必须承认Bullying行为存在的客观事实。作为监护人,家长应该向受影响的家庭和孩子道歉,承担责任,而不是推脱。家庭教育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2、事件里很少提及到的班主任老师当然需要承担责任,并协助家长们来缓解双方孩子的心理伤害。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最近的,有时候老师因自己对学生情绪心理变化,身体状态的漠视,成为Bullying的纵容者。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或者职位要求也应该引起重视。
3、学校的师生关系管理、教学目标管理需要反思,是否有对应教育内容的主动提供和对应监督管理体系。素质教育是教技术、知识还是做人?校园文化是否给予了老师在学生问题上的帮助?
4、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有没有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沟通,以及问题分享时间,从切实的活动中去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我期待一个校园项目,关注每个班级中的Bullying情况和影响,以分享案例解决问题,对人宽容的态度来沟通和推进。
5、从谈自己的经历开始,让教育角色中的我们自己先学会认识自己。如果Bullying影响严重,我们有没有想对谁说对不起?我们有没有方法安慰自己?我们是否还不知所措需要帮助?育人育己,成人教育包括职场内的诸多问题都需要反思
6、法律法规的界定和态度是社会权威尺度,是否有积极参与和引导大家对生活中不同层面的Bullying的认识和相关解决途径。
7、中国以和为贵的思想背后,可能蕴含了很多矛盾冲突,像西方一样的定性方式是否合适于生活在文化背景之下的我们呢?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孩子行径由自己负责?又有谁为“定论”负责?
互联网下,学校处分可成为终身印记。
面对前不久被洗清的冤案,以及体会到其家人的伤痛,舆论讨伐司法体制的失信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也是轻易定性的误判。
总的说来,社会文明进步,网络科技便于我们接受和学习,但任何事情背后都有道不完的立场和角度。
我们应该去明晰问题以及问题背后声音所提供的态度,更应该洞察到未来的每一步都源于此刻,是有意识抬腿,还是无意识的跟随,影响着事情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