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文念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
------《传习录》
读到这一段,心情非常复杂,感觉自己也有爱好虚名的毛病。惭愧之余,也很感慨,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真做学问的人,如果有,也不知道是不是饿着肚子在做。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时代的洪流夹杂着离奇的铜臭味滚滚而来,那些高贵的灵魂被轻轻的搁在了堤岸上,不是你没有美好的追求,也不是我没有崇高的向往,而是我们那颗本来清静的心已被浮躁的尘事所搅扰。
记得小时候喜欢唐诗,每当读到《悯农》和《蚕妇》的时候都会很激动,总想着有一天可以把这个世界变的更美好,就像《礼运大同篇》描述的那样。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也做过一些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看到想要的结果。仔细想来,还是那时年纪太小,心性过于浮躁和功利,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考验。既想坚守美好的理想,又想在滚滚红尘里热闹一场,最后两边都不得成就。南师曾在讲《瑜伽师地论》的时候说:“不肯跟着潮流走,那个潮流滚来滚去,滚到最后,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
道家有句很经典的话:“顺则凡,逆则仙。”这似乎在说明,现象界的一切,万有的运作都在有意无意的遵守着某种未曾公开的法则,自觉或不自觉的做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功课,做功课的过程,就是在主动或被动的参与万物的造化,所谓的潮流就像造化弄出的浪涛,是要把万有带到特定的地方去,所以随波逐流是一件不必费力的事情。一只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它所能到达的地方是既定的。如果想要有更多的可能性,它必须停下来或者逆流而上,这很难。首先,水流强大的冲击力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世俗的观念不允许有这种行为的存在,在其它船看来,无论是停下来重新选择前进的方向还是逆流而上都是有问题的,应该受到批评或惩罚。
世俗的观念像极了牢笼,对于想要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命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认同它,会把牢笼加固,否定它,又会处处碰壁,唯有消解它,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在水上,在生命的长河里,如果不想随波逐流,请记得不要张扬,悄悄的找个恰当的时机,然后轻轻的停下来或者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