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出发的路口,何必还去问要去哪里?只要心中有歌,就把一路风景看够。白天倾听花开的声音,夜晚看那满天的星斗。
从小喜欢游山玩水的我,近几年突然滋生了几个怪异的习惯:外出旅游一是不喜欢逢年过节趁火外出,面对滚滚人流,一路垃圾,更反感旅游景区的商业气息,就像是去进行一次沮丧的赶场;二是不单纯为了去观光、猎奇或休闲,颇有一种"不必中秋月也明,不必清明花也好"的意味,很享受那种让诗意浸透在漫无目地的行走之中;三是从不参加什么旅行团,我厌烦跟在导游屁股后面赶路,赶路,永远是尿急的被动。我也不喜欢跟着地图挤火车,坐飞机式的"点游",只热衷于自驾游的那种自由而尽兴的“疯游",而且很少带什么指南针、望远镜、压缩食品之类的装备,充其量手提一个塑料袋。每次外出,绝对没人会猜到我是要出远门一一倒像是去邻居家串门似的,大有一种“走着瞧"的感觉,仿佛走到哪里算哪里,看到什么算什么,充满了随意性。当然,在这种散文式的游走中,我不会忘了写点游记或者诗歌,至少比那些只会写"到此一游"要高雅一点点。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心中的伤感轻轻的揉。这种感觉恰似细水长流,默默滋润以后的以后。悠哉游哉,独身自驾,虽然孤独,但自由透彻,许多感受,些许所得,绝非随团搭伙旅游所能拥有,尽管时有迷失方向、饥饿等意外发生,但我仍"死不改悔"的坚持自己的习惯一一上路之前,常常会忽略做好充足准备,可是我总觉得准备的太充分,反而没了担心与期待,也没有了战胜自己与困难的惊喜。没有意外的旅行就如同“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失误",旅行的乐趣就在于时有意外。意外的得与失就是对心灵的撞击,就是自我适应环境,面对困苦的挑战,尤其是对意外情况的处理和解决的过程,事后回想起来还会令人回味无穷,往往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走着瞧,悠哉游哉,乐此不疲。近十年来,我先后自驾沿不同路线进出过峨眉山、泰山、五台山、恒山、华山、山海关……而且我不喜欢走旧路,很少沿原路返回;还曾考察过甘肃、宁夏、川西等众多偏僻省份和地区。每一次旅行,我的心态都保持有一种出发时的憧憬与兴奋;每一次外出我都能体会到一种自由“流浪"的快乐,因为在这个物质的时代,现代人都活得很浮躁。要想货真价实的做一次放牧心情,或者寻梦的流浪汉,不见得比做一个富翁容易一一真正的旅游,应该是那种即兴式的,需要有一种忘我的醉意,才能体会到许多诗意。
走着瞧,是一种境界。也许我没有比别人走的更远,但我会比别人更擅长发现,既能发现奇迹的美,又能发现日常的美,思想的美,比如:食欲。王朔曾说:旅行最痛快的事莫过于大吃美食。我补充一句:每到一地,你未必要花很多钱,边观光赏景边品美食,那胃口绝对极好……甚至我有时还会觉得,我旅行的目的简直就是对"吃喝感受"的追求。初想自觉低级,细想又觉得释然。因为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幸福,无非就是有足够的能力吃好喝好玩好罢了。略显俗气,但也真实吧!
此外,我我自认为算是一名个体思想生产者,同一切产品一样,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越新越好,并不在于很多,而我自己的思想生产,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是走进群体,独自生产。只有走出去,在交流中提炼信息,在旅行中让思想与灵感撞出火花。其实真正称得上思想的东西都是在孤独中产生的,所以罗丹的雕塑《思想者》之所以能享誉世界,就是因其作品是个独坐以拳头枕于腭下的健壮男子一一我感叹罗丹将思想者理解的强健,而且这也正合我意一一我渴望强健。
人生路上何妨做只蜗牛,岁岁年年都会温柔。我的思想大多都是在独自缓慢行走的过程中频频闪现的灵感。欧阳修曾说他的灵感来自于"三上”,即枕上、厕上、马上。而我的灵感大多来自于车上,以及行走之中。至于我离理想生活更近,还是离现实更近?那就走着瞧吧!
边走边看,边走边想。尽管我已到知天命之年,但我并不感到苍老迫近,而且我从来没有近几年这样热爱生命。当然,热爱生命并不等同于贪生怕死,不是养尊处优,不是贪图享受。热爱生命,就是要乐观、自信、积极、创造。“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我们活的自在,活的洒脱,活得有生有色,有滋有味,活的痛苦也活得快乐,活得自尊也活得卑微。人生本来就是辩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