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又到了周一,好似即便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过去,周一还是周一。它不会是周二也不会是周三。人生中又有多少个周一呢?
如果我活到了一百岁,我的一生有大约760个周一。如果我活到了七十岁,我只有532个周一。如果我活到了四十岁,只有304个周一。那如果我只活到下周一呢?我只有2个周一,哦对了,今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只剩下一个半。
记得从小时候,我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浪费时间的习惯。
本来吃饭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我却用了一个小时。本来作业可以一个小时写完我却用了三个小时。好像我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了一拍似的,感受到自己效率的低下,渐渐的也和别人拉开了距离。
印象中,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学霸,做什么都快,背书比我快,写作业比我快,也就玩耍我们是一样的了,可人家确实学霸,我却是学渣。
于是,当父母问我怎么回事的时候,我就恼羞成怒道:“你还好意思说嘞,那人家那么聪明,家庭教育又好,我有啥?我啥也没有。”事实上,家庭教育有一部分,可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我不会管理时间。
其实呀,时间管理没有那么麻烦,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从小跟我们玩“捉迷藏”玩到大,我们只不过是被“惰性”和“贪念”这两个大坏蛋抓住了双手双脚,不敢迈出那一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别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我们选择浪费时间是有原因的,就像我一样,我吃饭慢除了自身以外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有的,那就是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比方说我要吃一碗饭,吃饭的时候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胃部,来促进消化,可看电视的时候,胃部的血液被分散到大脑用来思考,胃部血液变少了自然而然就没有力气消化了,然后就通过神经反馈给大脑说:“我饱了!”这就是为什么吃着吃着饭还没吃完就饱了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贪玩。再一个,自己又必须把饭吃完,只能一点一点的吃,时间自然就花费很多了。如果一心一意去吃饭,最多20分钟就吃完了,你说快不快?那多出来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浪费的事情做多了,惰性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做了又没效果,那干嘛还做嘞?”这时候另一个想法就出现了。实际上这也是贪念的表现,想着通过一点点的事情就让自己变的效率满满,怎么可能呢?养成一个坏习惯也是持续不断好几年的重复,而仅仅做了一个改变的事儿就能改变啦?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儿。所以我们要正视惰性,贪念和改变。
其他事情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区别。让我感触最大的还是挤牙膏这个事情了。
有一段时间买了好几支牙膏,于是我就很奢侈了,每次刷牙挤了很多牙膏,心想着赶紧用完好用新的,可偏偏这牙膏不配合,硬生生的坚挺了半个月。仿佛牙膏得意的说:“就知道你小子喜新厌旧,想换了我,我就不让你换掉,怎么说也要膈应你一下!”
特别是最后的一两天,挤到不能再挤了,还能挤出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牙膏。我忍不住的赞叹:“都说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我看这牙膏也是啊。”
你看,这小小的牙膏,看似没有了,但还是能挤出来为我所用。时间不也是这样吗?挤一挤总会有的。
所以,以前我经常抱怨没时间,太忙了而不去读书,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而我也承担了浪费时间带来的后果。
认识到了原因,那解决方法呢?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一点一点的进步,时间规划就一点不难,而不愿行动,彻头彻尾的“理论派”,那只会失败,届时,又会不断的吐槽说:“该试的方法我都试过了,没有用,我就是不行。”这样不断找借口,不断否认自己。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就是,找借口找理由甚至否认自己对我们成长有用吗?如果没用,那就脚踏实地的去做就好了。
就像我一样,上周做了一套每日计划,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儿,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条一条的列出来,就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就有人说了:“这样有用吗?我感觉不太行。”我在做计划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又想:“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于是我就去做了。
过程中当然会有很多阻力,比方说工作没时间,洗衣做饭社交等等,但这时候只有一个办法,不断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做到这些。其实做不做得到是看你对这件事有多大的欲望,当欲望很强的时候不用人逼你,你自然自己去做了。
时间规划就是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规划,知道了一些方法,只能自己尝试去试,慢慢的摸索,不要想着一蹶而就,那是不可能的。规划是这样,工作学习也是这样,端正自己的态度。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打怪升级,过程中有轻松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却是困难的,可是正因为困难,我们才喜欢打游戏升级带来的快感不是嘛,人生不也是如此嘛,所以一点一点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