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胫酸,体解怠然不去矣。
(解读)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黄帝说:我想知道针刺的要领。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岐伯回答说:疾病有轻重的分别,刺法有浅深的不同,治病要达到应刺的浅度深度,而不能超过应刺的准则。
“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刺得过深了就会内伤五脏,刺得过浅又达不到病所,使外面气血壅滞,这样,邪气就会乘机而入。所以针刺的浅深如不恰当,反而会有很大的危害。在内里会伤害五脏,继而是要生大病的。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所以说:疾病有病在毫毛和腠理的,有病在皮肤的,有病在肌肉的,有病在脉的,有病在筋的,有病在骨的,有病在髓的。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所以刺毫毛腠理,不要损害了皮肤,如皮肤受伤,就会影响内部的肺脏。肺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到秋天就会患温疟,出现战栗怕冷的症状。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皮肤,不要损伤肌肉,如肌肉受伤,就会影响内部的脾脏,脾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就会在每季最后的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想吃东西的症状。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肌肉,不要损伤脉。如脉受伤,就会影响内部的心脏,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到夏天就会发生心疼痛的病。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脉,不要损伤筋。如筋受伤,就会影响内部的肝脏,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热性疾病,筋也会变松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筋,不要损伤骨。如骨受伤,就会影响内部的肾脏,肾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到冬天就会出现腹胀、腰痛的症状。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胫酸,体解怠然不去矣。”刺骨,不要损伤髓。如髓受伤,髓便日渐减枯,以致胫发酸,身体倦怠无力,不愿行动。
今天学习了针刺的要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