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周一(据说明天降温)
今晚,我在书店的展台上选择了四本书。
照例是一杯温热的柠檬茶,开始看第一本书——华语乐坛第一词人林夕的《是非疲劳》。
一直被港台歌词的成熟、美丽而又低调、率真所感染。对于林夕的词尤为欣赏。
林夕:原名梁伟文,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翻译,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报》编辑。现在全职写作。
这是一本杂谈性质的小书。翻开一看,感觉就像港台腔的普通话一样,又想字正腔圆,又文不达意。可能是因为词人习惯于简练唱词的字斟句酌,反而不能够长袖善舞,是失败之作。
下面又是一本巴掌大的诗作——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形象地比喻了这位脑瘫诗人的主题人生。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她在序言中写到:
因为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且让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这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诗歌是所有文体之中字数最少的一个。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只要我认真地活着,我的诗歌就有认真出来的光芒。
就比如:这个夜晚,在嘈杂的网吧,没有人知晓我内心的快乐与安静。
诗歌是什么呢?不知道。但,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态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时,充当了一根拐杖。
……
这段文字,让我尤为赞叹。
身体残疾,命运坎坷,生活不如意,情感的无的放矢,天质的灵气与外表的不协调,这些反差,这种激烈的碰撞。所以,我在她的笔下只是找出了少许的几株女人的妩媚与欢乐。
不想在她哀伤、无奈的口吻之中与之迷离。听她吟唱,才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悲情色彩,浓重得让我步履蹒跚。
比如:
水面的月光平静,哦,我赊来的月色如此安稳,赊来的幸福如同一个幌子,过客,进来饮一杯否?
人生如咒,秋意纷纷,多少欢喜场散了,低絮一地。但落叶那么好,这无关秋天的任何细节,美丽或者哀伤。
第三本《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喜欢刘若英的声音、面容、性格、眼神……,犹如清新晨光,还有她率性痴迷陈升的大勇气。
曾经看过台湾的一档情感节目《感情蛋白质》,邀请的嘉宾就是刘若英和陈升,讲述的也是他们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和刘若英一起流泪,直到节目结束。
书的封面是淡淡的卡其色,浅标的文字标题彰显了港台的低调素养与品味。
网红作家张嘉佳作序—《全在一杯里》。格调悠然,文字运用得不拘一格。已然,传统写作的规章、杂仪全然被抛开。现在的文章真是写的好,反正,是我喜欢的。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
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最后一本《纳兰词》
纳兰性德:满族人,1655年生于京师,同年,清朝圣祖玄烨出生,与纳兰同龄。二人之关系,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又名:容若,自幼身患寒疾,时时爆发。所以,性情忧郁淡漠、伤感悲情。
《少年游》
算来好景只如斯
惟汗有谁知
寻常风月
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
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
半帘飞絮
总是恼人时
已经是书店的打烊时间了,店员过来收杯子,同时,歉意地看着我,收拾东西回家啦。
(无戒21天日更第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