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心流”这个词好像是在罗胖的新书推荐时,隐约记得是一种忘我的状态。由于该书对达到忘我状态的指导性较强,所以我一直都记着。直到昨天,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我才在得到上买下电子版,并同时买了纸质版以阅读保存。因为我觉得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拐走了,有时拉都拉不回来,所以决心要了解这其中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如何事事都拥有最优体验。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比较排斥接受新事物,直到去年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之后我才意识到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有多么可怕。因为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再见!所以去年一年我也接受了很多新事物,体验了很多新体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希望每一个体验都是愉快的体验,但是体验可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愉快可能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或者能力上的支持。如果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达到心流状态,我想后来的结果一定是好的,这个体验一定是愉快的最优体验。
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 但工作种类万千、差别巨大。就像意大利俗语所说“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也能把他变成禽兽”。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有没有乐趣,对于他整体的满足程度可造成极为可观的差距。
很多文化对工作的观念是:工作就是需要尽一切努力逃避的诅咒!没错,因为宇宙的运作方式太没有效率,我们必须要花很多能量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和渴望。如果我们不在乎吃多少,能否住在坚固牢靠、装潢华丽的房子里,或能否享受最新的技术发明,工作的负担就轻多了。尽管如此,工作不见得一定不愉快。工作或许一直都很辛苦,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辛苦。但很多证据显示,工作能带来乐趣,而且往往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一部分。
还记得高中语文课本中学的《庖丁解牛》吗?这个故事就是一种绝佳的在心流状态下工作的体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欲止而神欲行。”
心流是意识掌控挑战的结果,“遇”却是在一个人放弃对意识的控制时才出现的。心流是西方追求最优体验的态度,以改变客观环境为手段;“遇”则是东方式的,无视客观环境,着重的是精神的趣味与现实超越。
“遇”的神秘巅峰并非如超人般一蹴而就,而得靠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周遭环境中的行动机会,等到技巧渐臻完美,一切动作就完全像发乎自然,给人出神入化之感。即使在别人看来极其枯燥乏味的工作,对于能运用心流状态体验的人来说,却是乐在其中。他们会从工作中发现被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以手边的活动,磨砺自己的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互动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强大。这么一来,工作变得充满乐趣,投注了精神能量,再怎么不堪的工作也乐在其中。
有一段时间我厌恶极了现在的工作,于是我假设现在没有了这份工作生活该是什么样子?无法每天吃可口的学校餐、无法给弟弟提供生活费、无法 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等等,反过来要给老公伸手要钱花,这种被动的不自由感瞬间充斥在我的脑海里,我告诉自己还是好好工作吧。可能之前我对工作的态度是工作仅是一种养家糊口的工具。但是现在我应该转变这种充满铜臭味的态度,应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自己拥有“自得其乐性格”,每天做一个有乐趣且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