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
菜鸟时光,我重复着扫街找客户的日子。手上有效的信息主要来自三方面:公司给的通讯录、已拜访客户时了解的信息、以及网络资源。
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方便,应当善用互联网;另外我也关注政府、行业信息等网站论坛,新项目新客户常出现在环评、招商引资等板块。
当时只要是理论上能和业务挂上边的企业,都会去跑,也觉得都应该跑。坐过高铁、大巴,也搭过拖拉机、小三轮;也曾找不着北,路囧常在身边。当拜访无果、身心俱疲时,全靠信念支持,想来不容易。
也曾以此博同情,前辈们问谁的成功是轻松获得的?谁又没付出过汗水泪水?
谁付钱谁就是老大,这又是前辈们的肺腑之言,因此最终用户自然被摆到了第一顺位。
当我一头扎进气味并不好闻而且远离市区的化工园区时,总是打车跑客户,再晚也赶回城里,看上去有些奢侈,只因公司出差政策不错(有补助、住宿,交通费),所以也不顾忌,想着住城里方便又舒服。
后来想多半是虚荣心作祟,若是把来回奔波的时间用在客户身上,局面或许更好些。
销售经理的一次谈话
凭着一股冲劲,当时日均拜访客户数保持在3家左右,有提前预约的,也有直接上门的,靠着磨、耗、闯,换来了些客户;从效果看,又显得肤浅,通常是日常问候,拉拉家常,然后介绍产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的客户还能保持友善,有的就直接打发了。慢慢的,我感觉到这种状态不对,但又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出口。
这样一直持续到两个月后销售经理召开的一次销售例会。
销售经理在公司将近20年,能力首屈一指,管理风格为高压、脾气急,隔着办公室常能听到责骂声,却很少有人能据理力争,也少有人跟得上他的思路,他多半是对的,堪称魔鬼导师。
公司活跃着的金牌销售多出自他手下,有些已进入公司管理层。每当他找下属沟通项目和订单情况时,销售人员都在在约谈前仔细整理思路,不然会被挑战得体无完肤。
这种方式可能让人很难受,但不得不承认这是经验和智商的双重差距,能坚持下去的,脑力和体力都在高速运转的实战中得到训练并固化成无形财富;这算是一种幸运,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也只有不断去挑战和试探下属的能力边界,让他们迸发出应有潜力,才能更好地为组织和自己服务。
能不断挑战你的上级恰好说明能力远在现在的你之上,只有当你的能力接近时,才会有平等对话,那时的你足以独当一面。
销售管理的哲学:我会给你时间成长,但你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实力,那么最好按我说的去做。
我是新销售,被对待方式还是比较温和,首先被肯定了客户拜访数量,然后有两点建议:注意方法、不要着急。
我知道重点在注意方法,我感到了来自上级的压力。销售经理并没有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办,微微一笑“自己多想想”,就结束了这次谈话。
我有一个师父,他是顶级的金牌销售,很忙,人缘也很好;通常只在我带着问题请教时,才会给出建议。
他问了我四个简单问题:“是否清楚碰到了什么问题?”、“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有想过用什么办法实现吗?”,之后又问“如何看待客户数量和质量?”。
最后告诉我“每见客户之前,都要清楚去干什么,要达成什么目的”,最怕“为了跑客户,而跑客户”;最后还有一句“自己要多思考”。
虽然师父没有明说,但对话涉及到了时间管理的话题。
区别客户的优先级,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合理安排,这是做好销售的基本功。
师父最善于谋定而后动,出招就要一击必胜。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做好销售,还靠悟性,不然就算真知灼见,也是一文不值。
什么是悟性?我想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来描述,但通常好的销售人员都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类的能力。禀赋高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订单一小步,销售一大步
受点拨之后,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决定在保持现有客户拜访节奏下,一个月时间内与2家客户建立实质的合同关系。
第一步就是对客户做清晰分类,确立优先级。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表现友善的L客户,中小型企业,没有用过我司产品。
无论是事先预约,专程拜访的名义,还是路过顺道看望,总找机会去转悠,主要人物是电气仪表部的李经理。
每次去都带着小礼品,办法很土,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坚持几次,基本上都会接纳。
对方空时,边侃边留意问题;对方忙时,就找个空位学习产品知识,现学现用。只有在产品和技术有的聊时,才算着是在前往合同的方向。留空还观察到桌上放着两本管理书籍,就请教些管理见解,李经理对此非常受用。
等到下班,就约喝茶吃饭,只是没有一次成功。但是态度到位了,李经理自然能明白我的目的。
我就是要放下面子,我的目的就是要你的订单;等有钱了,我再来换回面子。
“小方,我这现在也没什么要买的,你不用常来我这,如果有需要,我会联系你的。”对方看得出我刚做销售,是菜鸟。以前有好几次信号,我都没接住。
我嬉皮笑脸的应到:“李经理,我得常来您这。不怕你烦我,我在这耽误了您不少时间,但我从您这学到了不少,这不还没机会回报您,我怎么能不来呢。我等着在工作上做些事,交学费呢。”
“呵呵,我的培训费很贵的哦。”李经理笑到。
“只要您开价,我总能想办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嘛。”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些魄力,就算自己出血,也得接上这口气。
“开玩笑了,我还要忙会,你要有事就先回去吧。”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
“小方,我这有个事,看你能不能做?”
“李经理,太感谢了,是什么好事啊?”
“过来再说吧,我现在要开会。”
“TNND,不知是什么名堂。”我又转头一想:“这也算是个考验吧。”急忙赶了过去。
技术点点头
“你看,我这有两台表,好几年了,也不太灵。你那有没有合适的产品,我试用两台。”
“试用是什么意思?是花钱,还是说免费?“我心里一边嘀咕,一边仔细看了看产品:非主流竞争对手的,国外进口,设备,有些年头。
“李经理,这品牌好像现在不太常见啊?”
“确实,这是工厂刚建时,进口设备配套来的,还能凑活用。你这样老来,不给你做些单子,过意不去啊。“
“太谢谢领导的关心啦。我们产品能替换,没问题。不过,您说的试用是?”
“看你紧张,放心,我会报计划买两台。关键是要看你的产品性价比高不高?”
我还是没经验,没体会出话后面的含义。
“有,我们产品也分高档、中档。要不您提供下技术要求,我来帮你选型。要么我查查这台表的型号,把它翻成我们的对应型号,我担心这款产品太老,不一定能翻得全。最好还是有详细的要求,确保您用起来万无一失。”
“这样,我写个参数要求给你,你照着选,然后我来确认。”
我还没好好学习产品选型,生怕选错,只好找负责选型的同事帮忙。同事想着这么简单的事,你也来找我,是懒得做吧。当时也不是很熟,按后到后得,就拖了一天,也并非是最佳产品选择(事后分析)。
李经理在确认完型号后,说到:“我就定这型号了。过两天,采购会联系你的。”
我连声感谢,第一次没经验,所以也没问李经理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也没去想李经理会不会只能帮到这了?
我当时的认知是卖工业品,技术是老大。技术过关了,产品型号确定了,采购部按此来找我购买,看来事情很顺利。
我之前从未拜访过采购部门,也觉得现在也没有必要去,事实上这是有问题的。
采购来电话
第二天,采购部就来了电话,因我是厂家销售,李经理向采购部做了推荐。按规定,采购部要三方比价,惯例都是渠道供货,再了解付款方式也是不能满足直采。
经过电话沟通,我可以推荐一家代理商做报价。通完电话,再想怎么报价时我才感觉到问题。
原来,我控制不了采购的其他询价渠道,同时之前也从没有考虑过产品的价格保护。
怪自己之前没有考虑那么多,和同事也只有邮件沟通,导致选型结果是最大众化的型号(若是少见的型号,情况就会好很多)。
市场上活跃着不少代理商,有不同渠道能够拿到货,甚至还有现货,市面价格很乱。
如果我拿这个型号申请价格,数量又只有2台,公司不会因为是新销售而给照顾,最后的价格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心情一下从晴天转到乌云密布。
我最担心的是,客户买了我推荐的产品,但不是从我这出去的,收不到订单其次,让李经理看扁事大,再想合作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冷静了一下,问题出在采购端,产品型号没法更改了,那就只有搞定采购这条路了。补救办法就是赶紧拜访负责的采购,做工作在渠道上达成一致。
稍稍乐观的想法是客户L没有买过我司产品,那么采购现有渠道应该也不得力,也可能是网上搜几家单位进行报价。
我判断如果从厂家销售推荐渠道,正品,售后等方面做影响,应该有些作用。
见面总有转机
还好,顺利约见到了采购。对方是位年轻姑娘,工作时间不长。我把它作为一次正式的拜访,递上名片和资料,介绍了公司情况,希望为对方带来优质的正品和服务。
采购听了挺重视,说是头一次买我们产品,技术部门很重视,希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接着,我把市场渠道和产品鱼龙混杂以及可能给客户带来的后果,强调了一遍。
因为没法直采,采购希望推荐能长期合作的一家代理商,确保正品,又能够提供及时服务的。
临走时,我留了一个带有公司商标(Logo)的纪念品,借口说是公司市场政策,要求我们这些销售把合作诚意带给每位客户,采购再三推迟,最后还是收下了。
虽然没能在询价渠道上全部锁定,但当面交流后能够感觉到,只要我推荐的代理商价格合适,即使稍贵一些也没问题,因为有正品和服务的潜意识影响;
退一步讲,年轻的采购不敢甩开我,随便找其他渠道买。还有一点是,李经理应该比采购强势。
我又找了李经理希望再支持一下。
我推荐的代理商和我司有长期的项目合作,无论能力还是诚信都靠谱。我们沟通后按市场价给采购做了报价,既保证利润,也确保合理,为技术和采购良性循环做好伏笔。
几天后采购联系希望价格再优惠些,我又礼节性让了1个点,顺利成交。
(价格谈判,采购有自己的考核指标,在锁定产品情况下适当降价,既能让她工作好做,又让她觉得我们诚心也很灵活,之后合作会方便很多)。
事成之后再吃饭
产品到货后的安装我也在现场,说是陪李经理,其实更多的是想积累一手经验,不像书上看的总容易忘,将来和其他客户侃起来也显得专业老道。
等代理商顺利收到回款,合同从头到尾执行完毕后,我终于把李经理约出来吃晚饭。饭桌上,我表示了感谢,李经理也觉得放心了,大家天南海北的吹了一番牛。
随着我对产品和应用的深入了解,和李经理的后续合作就有条不紊展开了。同时我与年轻的采购也相处得比较融洽,一直沿用之前的代理商。
客户的生产线上陆陆续续替换成了我司产品。
后来李经理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客户拓展业务。
小事感想
L客户的首次订单,对其他销售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我却有着重要意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销售流程我都经历了,包括技术、商务、渠道、价格控制、售后、回款等。压力之下还逼迫自己不停思考,然后实际操作,碰到问题,再思考,反反复复,有了感觉;再做别的客户工作,也就有了现成的套路。
以前听别人讲故事简单,落在自己身上才感觉是一步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