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课,杨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昨天抱着很高的期望参加一个和学生聊成长的座谈会,本想和大家大谈读书,然而附和者甚少。在现场诵唸了一段《论语》,能共鸣者更少,令他大失所望,令他困惑。
对此,邓老师用一句话进行了点评——“诗向会人吟”。这是《增广贤文》里的名句。有一个成语可以成为它的注脚,也就是“对牛弹琴”。不过,“对牛弹琴”颇有些对听者的贬低,而“诗向会人吟”更具智慧。
对这句话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从大学起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我就发现我们这群人的“与众不同”,在别人眼中虽不算“异类”,但“另类”也足以称得上了。在室友想着怎么多睡几分钟、怎么逃课时,我们却不论寒暑6点起床锻炼、读书。别的社团交20元钱就能轻松搞到学分,而我们却要参加共修、支教、晨读、听课等等才能不被淘汰。
走出校园,参加工作后学传统文化就更是如此了。刚开始,在身边,我几乎很难找到喜欢传统文化的。在大学,虽然有些“另类”,但圈子还是有的,并不觉得孤独。而刚出社会这几年,孤独感始终萦绕心头。
好在,对传统文化,足够热爱,足够坚持,兜兜转转我还是找到了那些同频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从未谋面,我们也能心照不宣。
是的,身边读书人不多,读古书者更少,这意味着和我们同频的人不多。“诗向会人吟”这一点尤其重要。《论语》里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面对不理解,坦然会心一笑即可。《论语》首章不就告诉我们了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做君子不是那么容易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明白“诗向会人吟”时,我们还要明白“和其光,同其尘”的重要。虽然古人曾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我们不能因此傲慢,世间一切,都有它的道理。面对万事万物,多一份平等,多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