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上面的这句话,是一天的学习培训结束后,坐在地铁上,头脑中还反复回想着今天两位教授所讲的内容的结果。两位不同大学的教授,年龄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见解不同……可对教育的认识和情怀却是相同的。
张教授讲到了交大西迁精神的本质是奋斗,爱国。站位高,认识准,时代感强,结合现实,很有针对性。这些,对一位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像我,对这些历史现象是从来没有关注过的。假期继续教育网络上的培训虽然有关于交大西迁的专题,可我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着办法,挖空心思,空挂在电脑上来应付着学。想着只是把这种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从来没有想过它所蕴含意义和作用。今天看来,我们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关注国家政策,理解国家用意,明白一个事件的作用,这样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做法才会有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否则,以己之昏昏,如何能使人之昭昭?
看来,一线教师更要关注国家层面政策方针,这样在育人的时候才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只知道头顶的天空,还大讲特讲“头顶天空”的美丽和迷人的青蛙,又怎么能培养出振翅飞翔的白天鹅?
另一位赵教授讲了许多对教育现象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他的许多观点达到了令人振聋发聩的地步。他说自己是历史老师,一生从教,老了退休了还难以割舍对“讲课”的情怀,所以才会一年近百场报告的全国各地跑。他还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为自嘲,实际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一种讲真话的态度。这一点很合我的脾气,对老师的宣讲,不要“假,大,空”,而应“真,小,实”,否则,那就是在浪费时间,谋财害命了!
除了这些,最触动我的是:他的思考力。我知道,他所讲的是一名教师一生的积淀。可如果是一名不爱思考的教师,那怕他天天从事着教育这件事,他也不会有任何的收获。更近一步来说,就是他有收获,若不能整理出来,不能讲出来,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教书,思考,读书,写作。这样退休后还有事做,不至于将自己放弃,这难道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敢于说真话,说教育的真话,老教授威武!
两位教授,各有千秋,教书育人,殊途同归!
在学习中前行,在思考中成长,学思结合成就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更是我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