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选择就是“买与不买”,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纠结、会犹豫,要不要“剁手”?买下就要吃土,不买又不甘心。
就算是真的有需求,也很可能没有钱在我们心中的分量重。古代皇帝大多都宠信宦官,而不信任能力、学识、人品都顶尖的大臣,为什么?因为宦官离得近,大臣离得远。我们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钞票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需求这个虚幻的概念。
面对真正的需求,如果我们选不买会怎样?
得到CEO脱不花说过一段话:“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留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不买与不做其实没有区别,你不买这个需求也永远是停留在脑中的假想,也由于没有真实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让我们后悔。
不买我们会有一种“安稳”的错觉。我们也会因为有了一次抵抗“诱惑”的经验,在对某个新需求的买与不买之间作出类似的选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着忍耐和对抗诱惑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很多其他的可能与机会。
那如果我们选择了买会怎样?我们的存款少了,工作和生活突然会变得更有压力,但某个需求变为真实的工具,在压力下我们会特别认真地对待这个工具。如果工具是一件漂亮昂贵地衣服,我们在穿上这件衣服前认真学习如何打扮自己和护理衣服的知识;如果工具是一台好电脑,我们会用它更加地认真学习和工作,而不是用来打游戏或看网剧;如果工具是一把名贵的小提琴,我们会认真上好音乐课并花更多时间练习,不会只把它放在那里展示。我们也会进入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获益、不后悔。
买下需求,我们会因为存款减少而更认真思考如何挣更多的钱,如何提升自己,并更可能地做出实际行动。我们会因为这样的选择而更懂得怎样冒合适的险,更有可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但这样的选择是真的很难做的,你得确定自己的需求是真实的需求,而且没有人会因为喜欢冒险就能成功。
富人没时间,穷人没钱。在面对有需求的“买与不买”时,大多数穷人不会纠结与犹豫,直接选择不买。他们觉得现在的自己买不起,还不配拥有,等以后有钱了再考虑吧。这样选择的人以后有钱的可能其实很低。
就算有钱了,你很可能还会习惯地不买,你真正的需求是永远不会被自己满足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吃街边的糖人,可是没钱买不起,长大后有钱了就没有再去买糖人的欲望了,就算买了来尝尝,也不是小时候那个味道了。而长大后的我们面对长大后的需求还是买不起,也同样是觉得自己还配不上那些东西,也同样是对自己说以后有钱再说吧。
而有很少的一部分穷人没钱也选择要买,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买。比如,新闻里经常报道的穷苦学生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事,上大学这是真正的需求,可是学费也是需要买单的,没钱怎么办,有人向全村父老乡亲们借,有人把房子、牲畜买了筹钱,有人去银行抵押贷款,而现在还可以申请助学金。而如果因为没钱就直接放弃了读大学,那是真的活该穷好几代人。
最后要说的是,是真的需求,就一定要买,想尽办法也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