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80个妙招》。杭州的崔老师“谁来揭皇榜”小妙招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皇榜”其实就是孩子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自己出问题,自己制作皇榜。悬赏分数视自己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定。 “皇榜”昭示天下后,任何人只要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就可以揭下“皇榜”,帮同学解决完问题后,就可以找班级管理员去领悬赏分数。
除此之外,崔老师还建立了长效机制,每月依据学生得分情况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等,给获奖的孩子准备奖品。当然,对于积极提问的孩子也有奖励。
从这里可以看出,崔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心的好老师。制定的方案适合小学生,既有短期活动,又有长期激励,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好方法。为了防止孩子们提问浅、提问滥,只为了想要奖励的情况,我建议每个人十分的基础分。他“贴皇榜”的时候,要象征性地交出一分,一旦和“揭榜人”合作解决问题,可奖励协作分5分。
这样,让孩子们明白请别人帮助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更要懂得感恩;还要让他们知道,有问题与别人协作解决是很好的办法,更是加分项。孩子们“宽容、感恩、合作”的意识就会在这项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也能增强班级的活力和凝聚力。
“揭皇榜”这样的活动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而另一个“妙招”,我个人认为,不仅不能起好作用,反而会误导孩子们。
这个“妙招”的名字叫“班级功勋申请制”。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将班委会机构改革为班级管理委员会。任命主席1人,副主席2人,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学习部、档案部等。语文学习表现优异者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经班级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予以记功。凡立功的同学由班委会主席鉴定,经学生家长、班主任分别签名后交给档案部存档,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凡学生作业答十次A、单元测试成绩优异,每周课外阅读表现突出,给予记班级四等功。参加学校语文类竞赛,如作文、写字、演讲、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记班级一、二、三等功。获得三次四等功相当于一次三等功,获得三次三等功相当于一次二等功,依此类推。
其实“功勋”这个词,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且不说鉴定人会不会徇私,读完这个“妙招”,我只觉得原来写作业是为了邀功,学习是为了邀功,参加比赛也是为了邀功!这样下去的话,是不是做好事也是为了邀功呢?老师这是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通转化为外部的肯定和名誉的追逐。虽然班集体会热闹起来,可这是人人为自己的名誉与功勋奋斗的自私自利为先的热闹。当时的语文成绩也许会有一定的提高,可我真的认为,这个制度对孩子心灵的误导是不可逆的!
由此可见,“妙招”之妙不在“招”,而在“妙”,不是“招”新鲜就“妙”!个人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