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区是幼儿喜欢并且百玩不厌的游戏,刚入园的小班,也是从“家”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他们最常接触的只有爸爸妈妈,也只能从爸爸妈妈的角色开始扮演,将自己理解的父母平时在家的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于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我们教师在注重角色游戏的指导中也更应该注重观察。本阶段娃娃家游戏观察如下:
观察实录1:
刚开学,当老师们刚给孩子们介绍完活动区,孩子们看到娃娃家的灶台和丰富的“食材”在选择活动区当中都争先恐后进入了娃娃家,摆弄着自己喜欢的器皿或者灶具。将所有“食物”都一股脑的全部堆在桌子上。头上戴着头饰却不指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干些什么。一直持续在“做饭饭”当中。
分析: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处在摆弄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完很长时间但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不会与人交往。
指导策略
1.讨论:在发现问题后我决定让幼儿明确自己在娃娃家的“职责”。于是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和拿着娃娃家的“宝宝’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爸爸妈妈在家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2.引导娃娃家两名小朋友选择头饰扮演角色,说出自己的称谓。比如:我是爸爸。在照顾宝宝过程中我提醒小朋友报娃娃的正确姿势以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游戏行为实录2:
通过前几次的区域游戏后,小朋友对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活动中的小朋友们自然有了自己的角色。进入娃娃家之后就带上自己扮演角色的头饰。可是每一次玩好后,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有的孩子将材料搬到东搬到西,一些材料因此散乱不堪。等到游戏结束,有时顾不上整理好就匆匆结束,弄得娃娃家每次都要再次回头整理并且花上好长时间。
这次游戏时,晨晨和静静当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他们将灶头、碗等从厨房搬到了出来,弄得家里很脏。我就带上奶奶头饰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我说:“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乱?”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以奶奶的口吻说:“奶奶和你们一起整理,好吗?”孩子们很想在我面前表现,静静说:“我会整理的,你看啊!”说完,就开始将碗、灶头等东西搬回到厨房间,忙碌了一阵子,一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摆放了,悄悄的问旁边小朋友这个在哪里?
两个小朋友互相商量,锅应该在锅架上,水果蔬菜要在框子里,遇到不知道要放在哪里的材料就看着我,于是我就和孩子一起整理,最后我们看着整洁的娃娃家说:“我们看着整理后的娃娃家,开心的说:“家里又整齐又干净,我们太棒了。”
游戏行为反思:
老师是孩子模仿的一面镜子,抓住小班孩子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有时候光说是没有用的,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去整理。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整理的要求,方法在共同的游戏中教给孩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孩子就尝试去整理。在慢慢的学习中,孩子的动手整理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