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公元1125年,生于越州山阴,是今天的浙江绍兴。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攻陷帝都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其时,陆游不过两岁,家国的变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开始产生影响深远。
从小,他就深爱读书,并且酷爱兵书,除了读书,他还练剑,自称“学剑四十年”,“上马能击贼”。
1142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南宋与金国签订和议,向金称臣纳贡。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和议是势不可挡的主旋律。
然而,这一年,18岁的陆游却与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背道而驰,他养成了主战的政治立场,并且终其一生未曾更改。这也成为他一生倒霉透顶的根源。
科举考试时,他撞上秦桧的孙子秦埙,文章写的好,也得不到好的名次。而且由于陆游发表的“恢复中原”的文章,更被秦桧视为异党。
他向宋高宗赵构上书,慷慨陈词,请求皇帝率军北伐,恢复中原,而他甘愿充当北伐先锋。这些言论,烦了政治忌讳。
所以科举这条路,对陆游来说,算是断了。
高宗之后,即位的孝宗,一度也热衷北伐,陆游甚是欢喜,而且孝宗也很欣赏陆游的才华,孝宗曾问,当今诗人中,有李白这样的大咖吗?左丞相周必大说,有啊有啊,他叫陆游。
孝宗因此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北伐迅速溃败,南宋被迫与金朝签订了“隆兴和议”,此后维持了两国40年的和平局面。这被南宋主和派当作某种意义上的胜利,而主战派则在面临新一轮的清算后出现了分化。骨头软的人纷纷转向,陆游有一个老同事,因为弹劾过20多名主战派,而一再升官,做到了侍御史、谏议大夫。
只有陆游,仍然不合时宜地鼓吹收复失地。
北伐失败三年后,1166年,陆游因“力说用兵”遭弹劾免官,黯然返乡。
之后,他最美好的职业经历,是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到南郑去做幕僚,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军旅生涯。
王炎在四川期间积极练兵,随时准备挥师北上,收复失地。陆游难得在官场上发现一个“同类”,非常振奋。
但仅仅几个月后,王炎被朝廷弄走,收复失地又成了遥不可及的梦。陆游无奈回撤,辗转成都、江陵、黄州一带。英雄失路,铁马金戈化成了一首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他的理想是做将军,做战士,生活却把他逼成了一个诗人。
公元1189年,孝宗禅让,光宗赵惇即位。陆游以为新帝会有新作为,故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建议。
谁知第二年,作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陆游又遭弹劾,原因依然是“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免官。
这一年,陆游已经66岁了,他悲愤离京,回到山阴。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晚年落魄,衣食不继,却靠一身硬骨头,写一心报国的诗。
比他小15岁的辛弃疾专门到山阴拜访,两人引为至交。辛弃疾看到陆游贫困的样子,非常不忍,多次提出要帮他修建草屋,但都被拒绝了。
公元1194年,光宗退位,宁宗赵扩即位。北伐又有一线生机。即使陆游和辛弃疾都已经垂垂老矣,他们仍然加入了北伐的阵营。
然而,由于北伐太过仓促,朝廷内部整合也不充分,四川宣抚副使叛宋降金,导致在初期小胜之后,伐金遭遇了溃败。
在北伐失败的一个多月前,辛弃疾已经病逝,无需经受一次痛击。而陆游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梦想破灭。
公元1210年,86岁的陆游留下一首《示儿》后,与世长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若故事都会有一条情绪的主线条,那陆游的情绪主线,应该是“失意”。这一生,个人起伏无谓,家国却永远残缺,那些铁马冰河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