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看了有段时间了,这是看第二遍。之前开始看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口气看完,中间穿插着看了一些中长视频,并且还经历了很复杂和繁琐的事情,所以看得效果很不好。虽然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但是看完了之后又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收货,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所以就想再认真、专注的看一遍,并且打算这本书是要经常拿出来看一看的。
书是真的越读越薄,再看一遍就感觉这本书的结构更加清晰(目前第二遍还只看了一半),更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了解整个文章的框架。改书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就清晰的写出来了,只是如果没看过这本书,单纯的看目录很难有一个真正的认知。第一部分写得是思维方式、原则与习惯,介绍了它们在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二部分介绍的是在个人领域的成功,三个好的习惯;第三部分是在公众领域的成功,三个好的习惯;第四部分介绍的是要不断的更新和提升这些习惯,融会贯通。
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得先说明一下,书中的七个习惯跟我们大多数习以为常的习惯的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认为早睡早起、经常跑步等是一个习惯,书中的概念相对来说指的范围更大一些,是一个抽象层次很高的概念,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方法论。比如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它不是一个具象的概念,没有明确地告诉你该怎么做,所以如果看完书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那是正常的。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这个标题我觉得就取得特别好,非常的准确到位。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这是后面七个习惯的必要前提。类似于意识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的行为是受意识指导的,然后落实的过程就是实践,实践又能反作用于意识。
何为思维方式?摘录一段:思维方式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这个话可以读遍十遍慢慢去体会,语言太精炼和形象了,作者的写作功底是真得强。
关于思维方式是如何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脑中,以及它们如何发挥作用,作者描述了几个特别形象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少妇与老妇的故事,同一幅画不同经历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内容(对于内容的解读不一样)。
细心的读者可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了?既然大家对一个事物的解读结果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每个人脑中的地图是不一样的,那有没有一份能真正反正地域真实模样的地图呢?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事物真实的模样呢?这样想好像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很庆幸作者是一个教育家,不会搞一些很绕的概念,他用通俗易懂的东西来描述。答案是我们要认知原则并按原则办事,而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分种族和文化。关于什么是原则,作者也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校与灯塔的故事。像这些内容确实很难用语言去定义,或者说单纯的描述很苍白无力,讲一个故事大家就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提到由内而外,就很容易想到它的另一面---由外而内。而现如今,由外而内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很盛行,很多的人深受其害而不自知。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顾影自怜,固步自封,并将此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
第三章:积极主动
道理很多人就算不看这本书也都是懂的,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书中还是给到了比较具体方式方法的,那就是专注于影响圈。作者先讲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首先要将自己的影响圈和关注圈认真的画出来,然后专注做影响圈内的事。要把这两个圈画出来应该是很难的,但一定值得去尝试,不然看这个书也就是走马观花,看完了依然一头雾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第四章:以终为始
这个就更加抽象了,讲了一堆的概念,好像也抓不到主线和明确地答案。其实作者的写作思路是非常严谨的,也给出了明确地方式方法,那就是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明确这个“终”,也就是你想要的终点,就相当于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然后朝着你的目标前进。貌似这样解释更容易理解。然后呢,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生活中心是怎么样的,这样有助于认清自己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最终将自己转变为以原则为生活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以终为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说半天好像操作性都不是很直接,所以呢还是要多看几遍,有新的感悟了就去做。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做法,并没有标准答案。一段时间呢,再看一遍,多看几遍,不断提升自己对书中原则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提升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