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八·一三】
尹文端公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唏嘘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古渔有句云;“未游五岳心虽切,便到重霄劫又多。”
尹继善,章佳·尹继善,(1695年—1771年),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谥文瑞。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陈毅,字直方,号古渔,是雍正、乾隆间南京一位著名的布衣诗人(清潘瑛《国朝诗萃》载:古渔为随园弟子。安徽休宁人)。工诗善文,勤于著述,有诗选《所知集》,多辑录布衣寒士之作;又有《诗概》六卷,今见于《四库未收书辑刊》。
【闲言碎语】
在十八世纪清朝封疆大吏中,尹继善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一生凡一督云贵,两任总河,三督川陕,四督两江。然而,如此显赫人物,竟何以在吟诵到“青鸟入云倦亦飞”时,“吟至再三,唏嘘不已。”假如不是触动其内心苦处,怎么能够对着部下长吁短叹,有失仪态。
尹继善少年得志。雍正元年(1723年)中进士。引见时,胤禛一见其人,即对其才识风采赞不绝口,说:“汝即尹泰子耶?果大器也!”随即令其充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左右。五年,迁为侍讲,再迁户部郎中。六年,即令署江苏巡抚,时尹继善年仅32岁,故江南人呼之“小尹”。七年,升署河道总督,九年任两江总督。此后,除乾隆二年到五年任刑部尚书三载,一直出任封疆。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召还京师。尹继善入仕后六载成巡抚,八载至总督,这在清朝政界可谓一大奇迹,连乾隆也称“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去世之后,乾隆登基。由于权力交替平稳顺利,故乾隆登基后没有在朝堂之上掀起腥风血雨,对前朝宠臣大开杀戒。但乾隆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认为自己是天纵英才,文武俱备,无所不能。他始终认为,天下的治理,只能由皇帝一人负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臣们都成了棋盘上的一个个棋子,只能凭皇帝摆布,而不许有独立、主动的开拓精神。乾隆对一切朝臣督抚均持蔑视态度,在谕旨中多加批评训斥。有一次,乾隆指责官场中有调和模棱之风,评点了几乎所有的在任督抚,他说:“今日督抚办事,有所谓上和下睦,两面见好之秘钥,貌为勇往任事,以求取信,而阴市私惠,谓有旋转乾坤之力,使属员心感。尹继善惯用此术,方观承及巡抚中一二能事者趋而效之。惟策楞、喀尔吉善、黄廷桂尚存本色。阿里衮亦不至此,硕色更复不能。诸臣心术才具,日熟复于朕胸中,任术取巧皆洞见肺腑,其何益之有?大臣中有以取巧的利益者乎。”在乾隆眼中,尹继善是督抚中的歪风之源,劣吏样板。
乾隆不但在政务活动中直接指责尹继善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习,喜沽名钓誉、好名市恩之术。还把尹继善作为反面教材,戒饬其他官僚。乾隆二十一年谕江南河道总督爱必达:“若尹继善有意瞻徇而汝随声附和,必致更生事端,汝其慎之,勉之。”又饬福建巡抚钟音;“汝竟入于好名取巧,尹继善一派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封建专制制度下,天威难测,再遇上乾隆更加喜好不循常规,施展意外手段,或小过重责,罚非其罪,或破格提拔,一月数迁。生杀予夺,悉出朕躬。在这样的主子高压之下,尹继善几乎时刻生活在惶恐之中,甚至不得不贬低自己的孩子来消除乾隆的戒心。乾隆二十年正月,乾隆指责尹继善沽名邀誉。四月,尹继善即上奏:“臣长子户部员外郎庆云性情暴戾,请革职,发往锦州看守坟墓。”封疆大吏做到这一步,尹继善的内心之苦实在是难以言表。在封建社会,官员辞职需要法定事由并由朝廷批准,一般小官小吏还无所谓,督抚一级的地方大员随意辞官,往往被皇上看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不但辞官不成,还可能被定罪充军。所以,尹继善在读到“青鸟入云倦亦飞”时,心潮起伏,难以自抑,也就不难理解了。
封建社会,一切接取决于皇权。升迁去留,生杀予夺,都出自皇帝之口。幻想着“不为五斗米折腰”,过陶渊明那样“种菊东篱下,悠然看南山”闲散的日子,也得看皇帝愿意不愿意。假如他不愿意,你也是过不成的。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刘伶、嵇康的下场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