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在家,除了无奈地等待解封,每天最操心的就是吃。网上抢菜也都是团购菜,标配想吃的菜往往买不到。
智慧在民间,邻居们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我家不喜欢的并不代表你家也不喜欢,我家缺的东西不代表你家也缺。
原始的物物交换在2022年的上海神奇地开始运作起来了。邻居们用自己多余的或不急需的东西换取自己需要的。
先是食物换食物。如西红柿换青菜、鸡蛋换面粉、食用油换蔬菜、可乐换咖啡等。慢慢地开始混搭,食品跟日用品互换。如甜瓜换面霜,西红柿换香烟,甚至中华烟换利群烟等。
有的邻居家里商品充足,只要有人提出来就分出一部分,也有的直接送。但困难时刻邻居都很知趣,往往会带上一份其他食物。
疫情之下邻居们坚持无接触交换,一般都放在楼道底楼,自己自取,群里呼一下就算完成,相互称呼也是*楼*号。
有的楼栋发明了邻里爱心区,各家把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东西放在爱心区供居民自取,往往取了一样自己要的东西,居民会拿出另一份东西放上,爱心区成了一个物物交换的温馨场所。
身处疫情,从无奈到自治。让我明白了人有最基本的欲望。当你有无数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想清楚我最需要什么,从而理清头绪。
远亲不如近邻,每个人应该善待邻居,就像善待自己的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