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4点多老爸电话响了,我就知道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发生了:老大爷去世了。好遗憾,没有能在他在世时见到最后一面。应该说,我注定要为已经有超过一年没有来看看他而抱憾终生了。
老爸很快洗漱去东苑了,我也无法再睡着了,起床洗漱然后跟老妈一起过去了。大家的情绪都还好,只有于红一直在哭,我发现现在的我还是不会劝人和安慰人,只能陪在一边坐着。
老大爷的灵柩在客厅里放着,从身形上看人真的好瘦了。我坐在对面,脑子里浮现的还是我小时候他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印象中的老大爷真的话很少,但是对我们几个孩子特别好,而且是特别吃苦耐劳的一个人。老娘告诉我即使在他躺在病床上的几年里,也放心不下我没有结婚的事,让老娘帮我去张罗。这么记挂我的人,怎么没等我最后见一面就走了呢?有点想哭。
在那里待了两个多小时,快8点跟爸妈一起回家。可能是因为起得太早,吃完饭身体很沉,又躺了一会儿才缓过来。出门后先去了趟超市,到办公室又是11点过了。
因为老大爷的埋体是明天出,我跟成长小组的伙伴们商量把共读改到了今晚9点进行。本来也想过改钢琴课的时间的,但觉得应该不至于影响到上课,就先没联系老师。
在办公室干的第一件事还是看书,把《财富的灵性法则》第四章和练习4-8都看了。今天这部分很有感觉,主要是书中的描述激发了我跟着实践的欲望,就在午饭后开始尝试了。
我先尝试跟随张烁录制的能量清理教育冥想做15分钟的冥想,结果竟然没跟随几分钟就睡着了,一直在昏睡中,直到结束。上次做这个冥想也睡着了,因为自己是躺着的,也是晚上;这次大概是因为刚吃完饭吧,不过也说明了暂时还没缘分连接上。
接下来,我按照刚刚在书中读到的作者给自己做金钱冥想的方法,也进行了和金钱的第一次灵性沟通。
钱包里只有一张5元、两张1元的纸币和2.5元的硬币,上次在读第一章配套的练习一时,我因为想等自己手里有大面额的钞票而一直没有进行。今天突然觉得,这种觉得手里现有的小钱微不足道、不叫做有钱的态度,也会让我总感觉自己是匮乏的。
今天的态度不同,我很欣然地用这3张纸币作为第一次和金钱连接的通道。先是认真的观察钱的正反面,对比1元和5元的不同;然后闭上眼睛分别去摸它们的触感,发现1元的纸更厚。
接下来是回忆它们是怎么来到我身边的,我发现我真的想不起来了。它们肯定是在疫情开始前就在钱包里了,但我一直以为钱包里一分钱都没有。我猜,这些钱源于我花了大面额的钱,这是给我的找零。想到这个过程既满足了我获取某件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让对方有了更多实现对家人的爱的方式,我还是挺满足的。但可能恰恰是这种忽视钱的存在,特别是小面额钱的存在的态度,导致金钱在我这里一直不容易流动吧。
接着便是回想和金钱有关的经历,以及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信念和影响了。我先是想起了凌芳的退群——在我看来,整件事的导火索就是我找她要钱,让她按照正常的学费标准支付开始的。而后面她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最终的退群让我始终有自责,同时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依然在我们双方心里有裂痕。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潜意识影响是:如果我找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按正常的标准收费,即使我给到的是超值的体验,也会在得到钱的同时推远了朋友,甚至有时朋友和钱都远离了。而我并不想要破坏和朋友间的关系,所以总感觉自己不配找已经熟识的朋友收费。
接下来我进入冥想,尝试让自己和凌芳并没有支付给我的金钱进行对话。我发现,它们是很渴望来到我身边的。问它们为什么没有来,它们说因为我以为得到它们,我的朋友就会远离我,所以不欢迎它们,所以它们无法过来。
我同时还看到有很多钱也一样,很想到我这里来,但因为我有恐惧,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它们,所以它们来不了。于是我请求它们的原谅,表示之前是我误会了它们,以为它们不喜欢开我这里,现在我知道了它们喜欢来我这里,非常欢迎它们的到来。
接着我想到了自己最近这几天在淘宝上各种零碎的购物有点多,会刻意提醒自己:“如果不是必要的开支,如果不是真的确定特别超值的话,就暂时先别买了。”
其实,通过这几天的阅读,我已经种下“所有花出去的钱最终会流回给自己更多”的信念了,所以今天在报名璞臻下一期的读书营时是很欣然地为知识付费的。可即使相信钱会回来,我发现要相信钱很快(至少在下一个信用卡日前)回来是困难的。
我尝试回忆过去发生了什么,记忆中出现的是几年前在旭鼎买纪念钞的经历。当初之所以会陆续花了近3万在这个事情上,是因为对我的顾问肖重臣的信任,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对他的人品深信不疑的。
可他消失了,那个公司也消失了。可能只是搬家了,但因为无法再找到他们而让我一直很羞愧于面对家里人,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并不是“被骗”了、买回家里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这件事让我对自己能够谨慎地处理好自己手中的钱是质疑的,所以总在花了几笔钱之后就会提醒自己要停下来。
继续往前回忆,我想起了高考结束后,本来和同学相约一起去十度玩的,但当我找爸妈要200块钱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家里没钱,让我不要去。于是,我只能听同学回来后给我描述大家在一起有多好玩。
是的,记忆中,小时候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匮乏感。但自从家里买房住进楼房,为了还贷款、供我上大学,家里就一直传递一种“我们很穷,所以要压制住梦想,尤其不能自己去享乐”的信念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学里的一篇课文,作者写到妈妈告诉他:We are poor,现实中我也是这样被告诉的。
于是我就始终把自己定义在“穷”、“不配”的瓶子里了。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好,但我不敢去想,因为我穷,我不配去拥有。恐惧享受金钱的种子至少是从那个时候就种下的吧?
书中作者提到家中被偷的事,我也回忆起了我上高中时家里被盗的事。从小到大,我所有的钱都攒在了一个金黄色的漂亮钱包里,里面都是崭新崭新的纸币,我特别舍不得花新钱,攒了很厚的钱在里面。那个钱包放在我家放袜子的书包里,结果还是被小偷翻出来偷走了。
回忆起这件事,我发现它给我带来的信念是“教育”了我:攒多少钱都是没用的,不知道最后给谁留着。另外这件事还告诉了我:当我跟我的钱在一起时,我能保护好它们;但不在一起时,我可能就会因无法保护它们而失去它们。
所以不管是钱包、手机,还是其他在我看来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我带在身边,我肯定会非常留意,也很少发生丢失的情况。而当我不在它们身边时,我会恐惧失去它们,就比如把电脑放在办公室,就会经常让我感觉不安全,或者有时出门时会担心家中遭遇偷窃。
我想,就是因为上面的这些信念对潜意识的影响,我才一直只能赚到勉强维持生计的钱,或者稍微有点多余的钱我就想拿去做投资,不让钱留在我身边,因为我觉得手里的钱一旦超出了我的日常开支,我可能留不住他们。
于是,我让自己和那个金黄色钱包里的钱进行了对话,问它们如何看待自己被“偷走”这件事。钱告诉我说,它们并不介意自己是以何种方式发生流动的,因为钱本身就是要流动、在流动中创造价值的。所以经过了这么些年,它们早就经由不断地流动而回到我这里了,只不过样子可能不再是那么崭新,我认不出来了而已。
钱告诉我说它们喜欢流动,让我不要害怕金钱的流动,哪怕是在大家眼里“不正当”地失去钱的方式,也是在帮助钱流动,所以我不必恐惧,要相信自己的富足,相信它们一直在我身边。
它们让我深出双手,手心朝上,感受一下钱就在我手上。慢慢地,我感觉手上开始有分量了,而且越来越沉,有很多钱就在我手上。钱告诉我,它们一直在。
对于金钱的冥想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我让自己停了下来,重新把几张纸币拿在手里,感受它们的重量和触感,然后对它们说:“谢谢你们的存在。”
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洗手——摸完钱之后洗手,以前是因为觉得钱脏,但今天我很明确:钱并不脏,只是在流通中这张纸上可能会有导致疾病的细菌,我想洗掉的也只是可能的细菌,并非和钱的关系。而且,洗手时有水的流动,水主财,这反而是促进金钱流动的方式呢!
4点半开始练琴。先是把《拜厄》前6页讲的最基本的钢琴弹奏要知道的乐理知识看了,然后练习了右手高抬指。《哈农》则是把练习1和2连着双手弹了3遍。接下来就是《童》了,今天心血来潮地全程都是弹完整的2页,对于意境的处理上只能先凭自己的感觉来,明天再听老师细讲好了。
之后练《River》发生了些问题:昨天单独练主旋律的部分时就已经觉得4、5指不舒服了,今天是光练完整曲子的,可还是感觉到了不舒服,到第4遍结束后我就先停下来了,怕真的练出腱鞘炎来。
后来练《天》6遍,说老实话真的没有昨天好,意境和熟练度都不如昨天。因为时间关系,《雨》、《神》、《卡》和《梦》都只是过了一两遍而已,只能说让练习不间断,但并不满意。最后我又把《River》弹了两遍,可能是因为天太热人也有些累的缘故,也是没有昨天的状态,就先回家了。
路上和张烁通了15分钟的电话,她分享了自己最新的成长状态和觉察到的实相,其中关于“没有成长这回事”的分享我感觉自己有些昏昏昭昭,期待以后可以经历到。她的分享再次提醒了我时刻对生命保持觉察,只是去觉察就好,包括对失去觉察的觉察,包括对评判之心的觉察。
晚上晓瑜请假,9点和其他4位伙伴共读。我是第一个读的,觉察到自己在读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大家会如何看待我上面,对自己读的内容的吸收反而不如听其他人读。
这部分我还没有来得及分享,王红就先发言了,加上她白天认可的需要本就反复被刺激到了,所以对自己有各种自责,最后还忍不住掉眼泪了。今天是丽红主持,她花了很多精力回应这部分,我觉察到自己在过程中很想把大家带回共读的内容上来。
看见之后我自己就释然了:我自己对于今天的内容感触深,可以在自己细读的时候在旁边做笔记;而这个当下,丽红选择花更多精力在对这件事的讨论上,这是她这个生命和我这个生命的不同之处,我愿意给到尊重,并顺着一切的发生向前走。
今天大家彼此分享得很投入,我也分享了昨天萌生的晨起共读带领计划,丽红第一个响应了。最后超时20分钟才结束,指定了下次的带领人是张宇,但对于见面时间的问题还是有卡点——这个时候,我们一起选择相信一切都会解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