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为骨,泥膏为肤,敷以色彩,树以形神。雕塑这门技法,从远古到现代,在神州大地流传不绝,大到千丈壁立,小到米粒之珠,都有惊世之作。
01.
花木市场有一些卖奇石的店铺,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姓苏,大家都叫他小苏。小苏看年纪有三十开外,在奇石馆外的水泥地上打磨石头。
大概是因为室外工作的原因,他的脸黑的厉害,他戴着一个防尘的平光眼镜,咋一看他的脸,透黑中落着一层石粉,眼神虽然疲惫,却依然灵动。
据这条街上开奇石馆的人说,小苏干活很有一套,又快又好,收来的石头一经他的手,无论是棱角还是缝隙,都会打磨的很仔细,一些个石头的意味就体现了出来。
我认识他很偶然,我有个叔叔爱好石头,他也在这条街上开了家奇石馆。那天,我去看叔叔,顺便买两块石头,正好碰到了有一车石头拉过来卖。
一车大大小小的灵璧石,才从土里和当地农民家里收上来。
一些人围着块高有三米的巨石在讨论,我赶去一瞅究竟,我用手敲敲,声音比较闷,再看看色泽,深褐。我左看右看,不觉说了声:“不像。”
“你说哪里不像?”我边上有人说话,我侧身一看,是小苏。
我看他像个搬运工,一身劳保用品,手套,帽子齐全,衣服上也尽是些石粉和泥土,就没理他。他见我半天不说话,转身又搬石头去了。
02.
一个月后,我又一次到花木市场买石头,才到了石头的打磨地域,他看见了我,笑呵呵地过来打招呼,很认真地告诉我,他给我叔叔的石馆在打磨石头,然后说:“那块石头,只有几个人看出来不是灵璧石,假的。”这样我们才算是认识了。
见到叔叔的时候,我问起小苏,据叔叔说,这小苏很不简单,他坐过牢,才出来不久,他一出来就到了这条街上混饭吃,刚来的时候,连个打磨石头的工具都没有。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条街上开石馆的老板都会争相邀请他打磨石头。
不几天,一次吃饭的时候,他也在,喝了些酒以后,他打开了话匣子,我才知道他的故事。
原来他是从名牌大学雕塑系毕业的大学生,分到了国企的陶瓷厂工作,可他没干了一年就辞职了,自己包了个窑烧瓷器,结果他的作品除了几个小博物馆买了几个,一般人无人问津。
烧了两年窑后,变成了穷光蛋,还是在同学的照应下去了京城,拉了十来个人开始搞房地产开发的小区雕塑。
又过了二年,挣了些钱,才想着回头继续烧窑的时候,出了事。他的一个工人上街的时候不知道啥原因被打了,同去的工人一回来报信,喝了酒后的他发了怒,这些和他风雨里打滚的工人就像是他的兄弟,兄弟受了欺负,他必须要去。结果打伤了人,进了班房。这一次就蹲了三年,钱也赔了个精光。
03.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了他,他正骑着三轮车,车子上放了好些个石头花盆。
“这在干嘛呢?改行卖花盆啦?”
“哎呀兄弟,你咋在这,我上个月找你喝酒,听你叔说你出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