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厦禾路和斗西路交界的地方住了整整八年,这里离我们单位很近,仅仅一路之隔,步行不过几分钟。可是,在那里居住的八年的时间里,不要说准点下班,就是天黑前下班到家都很少。有一次,回家比大厨早,他下班回来,看到家里有灯光,开门进来,发现我在家,居然有些小激动地连声说:“你居然回来了?居然比我先回家?”我差点以为他学会了反讽。还有一次,我回来的时候,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城市边缘,我看到了落日最后一缕红光印射在客厅的沙发上,斑驳的光影印照在窗帘上,我如同第一次走进家门的过客一样,在客厅和房间之间逡巡着,努力捕捉室内光线渐渐黯淡的静谧,努力感受傍晚时分家的氛围。那一刻,我觉得这才是我的家,而不仅仅是我栖身落脚的地方。在阳台上,我一边收衣服,一边把酸痛的老腰贴在吸收了太阳热力的栏杆上,赤足踩在温热的地板上,太阳的余温暖洋洋地从脚底升腾上来,手里的衣服同样散发着温暖的太阳香,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太阳留下的干爽温暖的味道依然让我着迷。微微的风从远处高楼的缝隙间缓缓地吹过来,轻柔如温软的羽毛。那样的时候,黄昏是充满温情的老歌,正在被某个打动人心的声音轻轻哼唱;又如一壶温热的老酒,喝上一口,就熨帖了全部身心。
在离我家不过一箭之地的路口,有一家海鲜餐馆,叫“小鱼儿”,是我们聚餐常常去的地方。小鱼儿外表装潢很朴素,里面也有包厢,也有大厅,主要经营本地风味的餐饮,食材新鲜,价格公道,加上味道不错,有一段时间,相当红火,我们周末聚餐的时候,都要提前预定。
那是2010年放暑假的那天,混战了一整个学期,终于把学生安好地送到了假期,大家心情都很放松。那天天气有些闷热,但是海岛的优势就在于降温快。太阳落山后,从轮渡方向吹来的海风,顺着厦禾路一路向东,沿途播撒着清凉。小鱼儿里座无虚席,我们在定好的包厢里感叹了又感叹,确认了再确认:终于放假了。至于即将到来的暑期培训,还是先放一边吧。那天,是我跟叶老师一起第一次喝醉的日子,所以至今还记得很清楚,说起来,罪魁祸首居然是茶。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喝茶与喝酒的对比,结论是喝茶比喝酒好。确实啊,喝茶是高雅的调调,品的是人生的真谛。可是,我胃寒不能喝茶,喝茶醉起来比酒更厉害。记得很多年前,到汕头去,在干渴之后连着喝了好几杯功夫茶,结果,醉得头晕胃痛,那种欲吐不吐的感觉千年难忘。偶尔也想附庸风雅一回,泡了绿茶,可惜,看看好,喝进去整个胃部如同掏空般的虚弱,严重的时候还会绞痛。所以,我除了附庸风雅,都不喝茶。连同咖啡也是。
话说那天是第一次跟叶老师喝那么多酒。最喜欢叶老师喝酒的时候那股豪气干云的样子。都说“酒品如人品”,叶老师外表白白净净,妩媚娇柔,可是做起事来,喝起酒来,却雷厉风行,那种斯文中夹杂着的豪气,每每让我倾倒。她平时行事果断,业务能力一向很强,在小学,能同时肩挑学校数个重要部门繁杂工作且做得那么出色的教师真少有,人家英语教学还常年独占鳌头,但却超然物外,从不蝇营狗苟,汲汲于名。那天的聚会,喝到九点多的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圆满结束了,可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个大坑,让我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那晚,同事们都开心,超级发挥了酒量,把叶老师带来的好酒都喝光了。她居然又电话叫先生从家里把珍藏多年的酒拿来。于是,我们就中途歇息,等酒来。等待的过程中,服务员端了茶上来。我一时忘情,喝了两杯茶水。等杨先生的好酒上来,我已经感觉不妙,胃里抓挠般的痛楚,但是他那么远特地拿酒来,更有叶老师举杯临风的翩翩风度,我岂能放酒杯干?可是,终于还是不敌胃里的翻江倒海,我只好在大厨的搀扶下,匆匆滚回家去。快到家的时候,我还忘不了回望小鱼儿那几个简单的霓虹招牌字,在夜色里闪闪烁烁的,像是在替我可惜杨先生那么远送来的好酒。
自那以后,我对叶老师的魅力不再具有抵抗力,凡是有她召唤,我必定喝个尽兴。中国写酒的名篇太多,我唯独喜欢王维《少年行四首》的首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何等豪爽的气度,何等美妙的人情,只为与君意气相投,千杯不醉,纵然醉了也是倾情倒义,肝胆相照,这是唯有年少的率真坦荡,才能拥有的酣畅情怀。我与叶老师虽没有少年相逢,可和叶老师饮酒时的倜傥义气却也丝毫不逊少年。细细想起来,我们从青年相识共事,一路走到中年,有时,难免有意志消沉的时候,但是,多年来,我们一直都保持着少年意气,单纯率真,酒不过是一面镜子罢了。我比叶老师年长,可在她身上我学到太多东西,工作上的,生活中的,当然也包括酒桌上的相逢只为义气饮。
十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享了不少酒肉。我并不怕人家说我们是“酒肉朋友”。这些年,我们一起喝下去的那些酒,吃下去的那些肉,早已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化成了肌肉还是脂肪不重要,成为了我们胸腔里共同呼出吸进的气息才伟大。我就是喜欢这样的酒肉朋友,就是喜欢这样的叶老师。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叶老师,你还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