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有写字的爱好,我断断续续写了几十万字,写的是篇同人小说,后来在百度贴吧找到组织,就贴了上去,点击量还不错,质量褒贬不一。
后来渐渐有人叫我大神,为我写评论,帮我申请加精。
我的小说因此有幸得到吧里两个专业大神总审,
两个总审是名牌大学同门,一个在TVB做编剧,一个给杂志撰稿,平时都不冒泡,由于几年没人申精,我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审文结束后,总审把评论贴在申精贴里,特别详细,几乎逐章评论,好的梗跟句子都会提出来细评,不好的也会指出,给出建议。并跟我交流。
吧里所有人都是各种羡慕嫉妒,包括很多前辈,都感慨混了十多年没能跟大神搭上话,我一个小新人,却被大神另眼相待。
后来跟总审微博互关,总审作为编剧的几部电视剧开播也有艾特我,跟我聊剧,聊演员,她喜欢张国荣却有一本专辑没收集到,我就把我的珍藏寄给了她。她也利用工作之便帮我跟偶像要签名。
吧友们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人脉,将来写文有这样专业级的大神指导推荐,必然事半功倍。
我也因此沾沾自喜,甚至有些自得,作为一个小透明能结识专业级的大神,简直就是我炫耀的资本。
在贴吧写文,能收获赞赏,评论,但不能换成真金白银,于是我开始写小小说,写煽情文,写鸡汤文,想投稿,但没有门路。这时我想到了她,就给她私信,问她能不能帮我请她师姐推荐几个适合投稿的纸媒,她很久没回,倒是以前几个帮我写评论申精的人帮我整理了一份投稿向导。
后来在群里遇到总审,我没有巴巴去抱她大腿,倒是她跟我打了个招呼,也没提那事,我也就没再提。
直到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人脉就是一种“价值交换”,建立在双方都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上。”才明白过来,人脉要的是旗鼓相当的两个人做的等价交换,我跟她不是同一水平的人,她给我评论是她的责任,她跟我聊天互动是跟粉丝的交流,我是她的网友,不是她的朋友,她更不是我的人脉。
2
不久后的一段经历更加验证了这一说法。
公司有个VIP客户,是个连锁超市的大老板,突然有一天他加了我的微信,我通过验证后跟他零交流,我是个比较矜持的人,不好意思去抱大腿。
后来六一亲子活动上遇到他,才知道他儿子跟我儿子是同学,他在家长群里加的我。很儒雅谦虚的一个人,还说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只管开口。
一次他新超市开业做活动,我听说后就通过微信向他咨询详情,他告诉我后说:我觉得你好眼熟,我们怎么认识的?
我失笑,果然贵人多忘事。
后来,朋友代理了一个品牌,偶然在我微信里看到了这位重量级的老板,就缠着我帮忙联系那老板,我说人家只当我是个头像,她不信,简单粗暴的拿着我手机给人家发了信息过去,说代理了一个牌子,希望能在他超市里上货,能不能约个时间面谈?
人家过了好久回了一个:你哪位?我现在人在外地,有业务请直接去找超市经理谈。
印证了那句网络名言:你把别人当人脉,别人把你当头像。
人们常说:你的朋友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层次。其实不然,是你的层次决定了你朋友圈的层次。你自己不够层次,再怎样也挤不进高层次的圈。
3
我一位校友,在学校就是风云人物,所有女生心目中的男神。毕业多年不见,直到最近一次朋友分享的众筹,才有了他的新消息。
众筹的目的是出书,作为一个爱写字的人,我毫不犹豫的小捐了几十块,同时关注了他的公众号。
他的公众号每篇的阅读量都有几万,点赞跟阅读量成正比,打赏人数也非常可观。后来他动了出书的念头,申请众筹,大批的人参与,还有不少名人,包括商人,作家,教授,文化局长……
甚至有上万的,据说是些广告商,有不少上千的,两百到五百百的最多,几十块的倒是寥寥无几,不出一个月,筹款三十多万。
这着实让我这个吃瓜群众惊呆了,不得不佩服他交际能力之强,人脉关系之硬。
这当然得力于他自己的努力,如果他的文章写的不好,能吸引众多读者吗?能有这么广的传播率与黏粘度么?有这么多的关注与打赏吗?自然不会。
如今他成了我们这儿的名人,自然大家都愿意助他,捧他!与他结交,搭上关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吧!
所以说所谓的人脉不是如何去抱大腿,去巴结奉承,而是经营自己,成为强大的存在,成为有价值与别人等价兑换的存在,让你需要的人脉愿意与你结交。
等你达到一定的高度自然有同层次的人愿意与你结交,做等价兑换,你的人脉关系自然就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