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以《猫城记》著名于文坛,是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又是优秀的诗人,作品风格宽厚进取,豁达,幽默,成就臻于20世纪旧体诗一流境界,在诗歌理论上有独到见解。
《文学概论讲义》:
诗是生命与自然的解释者。
《谈诗》:
诗是表现人类最高真理的东西,它有伟大深厚的情感,能永远让人们落泪,欢快,它从人生的最深处,表现出生、死、苦痛、美。
《诗人节献词》:
诗人非谓在技巧上略知门径之诗匠,而是一种人生境界。诗所以彰正义,明真理,抒至情,故为诗者首当有正义感,有为真理牺牲之勇气,有至感深情支持其文字。诗若是天地间浩然的正气,诗人也正是此浩然正气的寓所。只凭排列平仄,玩耍文字,而自号为诗人,则既不成诗,复不成人,号称什么诗人?有人于此,终身不为一韵语,而爽朗刚正,果敢祟高,有诗人气度,即是诗人。反之,其为人心地狭浊,而终日填词制律,以猎虚名,或以干禄,是诗匠,诗贩,非诗人也。
《赠台静农》:
为诗为文言,或用白话,妙语即成诗。
《文学概论讲义》第十三讲:诗
诗是以感情为起点,从而找到一种文字,一种象征,来表现他的感情,要把文字或象征炼在感情一处,成了一种幻象,只有诗才配称字字见血,字字是泪。
诗人的思想:
他能在一粒沙中看见整个宇宙,一秒钟里理会了永生。他的思想使他“别有世界非人间”,正如他的感情能被一朵小花,一滴露水而忘形。诗自有诗的逻辑,况且诗是不容把感情,思想,与文字分开来化验的。诗人的象征便是诗人的感情与思想的果实,他所要传达出的思想是在象征里活着,如灵魂之于肉体,不能一切两半。他的象征即是一个世界,不需什么注解。诗也许有些道德的目的,但是诗不能如此,诗是多注意于怎样传达表现一个感情或一思想,目的何在是不十分重要的。诗人第一是要写一首诗,诗多注重怎么说出,而别种文艺便不注意于说些什么。
诗的格式:
五古,七古用于叙述,五绝,七绝用于抒情,律诗和词以抒情兼叙事。中国人心中没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之别,特别在律诗里,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拼湊,一气呵成的律诗很少见,因为作诗的人眼中只有一些格式,而没有想到他是要把这格式中所说的,成个艺术的单位。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是多么自然,多么畅快,一点对仗的痕迹也看不出。因为思想是整的,是顺流而下,一泻千里的。】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前四句是一个思想,一个感情,虽放在一定格式中,而不觉丝毫拘束。后四句,两句是由感情而变为平凡的叙述,两句是无聊的感慨。这样,这首秋思的前半是诗,而后半是韵语,只为凑成七言八句,并没有其它的作用。这并不是说,一首七律中不许由抒情而叙述,而是说只看格式的毛病,足以使人忽略了艺术单位的希企。只顾填满格式,而不能将感情与文字打成一片,因而露出格式的原形,把诗弄成一种几何图形似的东西了】
祥符寺九曲观灯
苏轼
纱笼擎烛迎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
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波翻焰里元相缴,鱼舞汤中不畏焦。
明日酒醒空想象,清吟半逐梦魂销。
【这是诗么,这是任何人所能说出的,不过是常人述说灯景不用韵语而已,诗不仅是韵语。可见,把格式看成诗的构成原素,便可以把一些没感情,没思想的东西放在格式里,而美其名曰诗。灯景不是个坏题目,但是诗人不能给灯景一个奇妙的观感,便根本无须作诗。若把诗看成格式的寄生物,诗人便往往失去作诗的真诚,而随手填上一些文字便称之为诗】
思考:老舍之论,意在说明格式格调与思想性情的兼顾。
诗的用语:
作诗选字,不是以俗雅为标准,而是对诗的思想与感情而言。诗是语言的结晶,文字不好,诗便毁了一半。创作是兼心思与文字而言,空浮的语言,不管典雅还是俗浅,都不能算诗。中国的旧诗人太好用典,用典未必不足以传达思想,但以用典表示学识便是错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是俗字。可是这两个俗字,要比用两个典故难得多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原是“到”字,后改为“过”字,又觉不好,而改为“入”字,最后定为“绿”字。这些字全是俗字,为何要改了又改,而且最后改定的确比别的字好,天才的自然流露是确有其事。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自非确当的话,诗未必都庄,而许多小令必须媚。体裁不同,所表现的内容也便不同。因此,找到适当的格式,还要找到适当的文字,才能作足形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