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温逐渐升高,空气里越来越闷之后。我意识到,夏天终于来了。
生活需要仪式感,期待夏天的来临也是一种仪式
夏天来了,恐惧感也来了。大学生活,一不留神,已经步入了后半段。大三下半学期,无疑是一道分水岭。无论是否愿意。我们都必须开始思考,开始选择。是继续深造,是考公,还是实习就业。
与高中三年都在学习知识不同,大学基本就是前三年在学校上课,最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写论文,找实习,或者考研。换个说法就是从大四开始,大学生其实已经一只脚进入社会了。
做选择,一件看似不需要花费很大成本就能完成的事
事实上呢? 很多人都在被迫去选择并花费巨大成本面对这种选择
在这个快速消费信息的社会,我们看似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实际不然。很多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依然不知道选择什么。对于大学毕业后的迷茫。主要有以下三类人。
1.有自己的喜好,但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父母也强烈希望毕业后能考公。
(被迫选择一份工作)
2.完全没有目标,别人考研自己就去考,别人考公自己也去考。
(只要有份工作就可以了)
3.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且为目标付出持续的行动。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站在分岔路的时候,应该看看自己的需求符合哪一类。
盲目的走,不仅走不快,可能还会掉坑里。
前面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更新公众号,我就做了一件事。纠结到底要不要考研。起初想考研是因为对社会学和传媒营销感兴趣,另一方面读研能提升自己的学历。同样,我又纠结在选择考研会给我带来的负担中。还需要读两到两年半,课业繁重。
我从去年纠结到了今年,跟着别人去听关于考研的讲座。去领了复习资料。我一直在考研的优缺点中纠结着。只觉得别人都这么做了,自己觉得也还不错。可是我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想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拿着一张纸,在纸上写了我当下的困惑和选择。还有我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写完后我又上网查了读研到底需要读什么。两天之后,我果断放弃了考研。
我发现自己虽然喜欢社会学,但这种喜欢并不足以支撑我后期去深造研究。这种喜欢是靠业余自学补充个人技能的喜欢。不读研我也能完成。很多人认为考上研就结束了,万事大吉了。其实挑战才刚开始。读研需要不断做很多调研,写论文,做presentation。而我一直都不太喜欢prsentation,所以我现在都已经能看到未来我会面临的厌倦感和压迫感,既然这件事既痛苦又无趣,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呢?
有人会说,有挑战才会有动力。
不是这样的
是做喜欢的,与能力匹配的,有挑战的事才会有动力。否则,就是徒增烦恼,带来自卑,效率低下。
选择多样性只是针对大环境下的一种描述,不代表这些选择就适合自己。也不是某个选择听起来很诱人你就有能力去胜任它。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选择多尝试一些事情。
如果知道自己要什么,大胆去尝试,失败总比从来没做过就认输好。
(坏事还是不能做的)
如果迫于外界的压力影响到自己的选择,可以尝试去沟通,获得认可。不要因为害怕就妥协了。
忠于自己的内心不可耻
成为别人看起来很好和成为自己觉得很好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也陷在迷茫纠结的痛苦中。不妨试试拿出一张纸,戴上耳机。想想你内心真的想要的,写下它们。并去尝试你想完成的目标。
推荐一个内容给大家(百度上搜索)
1.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2. MBTI职业性格测试
在所有的职业规划课和咨询机构里。这是最基本的。我大一的时候有门课程就叫职业生涯规划,当时目标还不明确,也只对自己做了大方向的规划。两年之后再回头重新做规划,做测试,才发现职业规划知识真的很有用。对了解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会有帮助。
我对那些勇敢追求自己内心所想的人一直都抱有敬畏之心,因为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真的不容易。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并坚持。
坚持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