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S聊孩子。
我转述同事H的话,“很多家长让孩子补课的家长好象重视孩子学习,其实心没在孩子身上,花了钱,孩子交给老师,就把自己解脱出来了。孩子学习的效果怎样,知道得只是个大概,老师需要家长配合,家长做的不够,孩子表现得就有差异。”
S说,“那都是不合格的家长”。
S讲她孩子同学的家长,有的千方百计密切与孩子各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性地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随时帮助孩子调整。有的在孩子在补习功课时,能够一直坐到教室后面听课、记笔记,回家后再陪孩子一起学习。S后来说,咱们都是不合格家长那一伙中的。
同学L搬去成都。一去那里就对我说,“这里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培养,咱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随意了。”
几年生活下来,L见到了许多优秀的孩子,“好孩子太多了,而且是样样出色”。“咱们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咱们家长也不如人家家长。”
L孩子的几位同学成绩比较好,L加入了他们家长的QQ群,讨教育儿要诀,有一个家长分享他给孩子选择补习班的经验,家长一定要挤时间去听课,要找寻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好老师很多,但家长要判断清楚这位老师的课是否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看孩子是不是吃得正好,如果孩子吃不饱或者孩子吃不了,都要立即换补习班。还有几个家长找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老师,但老师没有补习的打算,他们正商量如何聘请这位老师。通过和这些家长交流,L感慨: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家长上心,孩子才能优秀。
见过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小R,特别会和老师同学沟通,她妈妈S就是一位情商高的母亲,孩子的高情商有母亲的遗传基因,但S的熟人们一致认为,小R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是母亲耳濡目染和家庭教育的结果。
把眼睛放回到自己身上,果然如S所言,自己是不合格的家长。
儿子的作业笔迹潦草,行不是行,列不是列。语文的阅读,不管什么问题,都只用寥寥几字回答。造句永远用俭省原则,造出的句子经济得再无法缩减一字。学校老师、英语班老师向我说时,我也便向孩子说说。孩子不大在意,理由是我没好好写,等我考试时就不这样了。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几回。家长说说孩子,孩子点头答应,然后没有下文。至今,孩子的字还是乱如天书,答语文题还是能省就省。H说过,“这样子到了初中根本不行。”
S的话,又一次敲打了我这梦中人,过往的一些育儿话题,一时也辐凑过来。
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我的孩子,养多培少啊!
对比人家优秀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晰的目标要求,按着目标,一步一步走,有方向,找方法,三年五载一过,孩子身上就显出了不一样。这种差距,不是差在孩子身上,实是差在家长身上呢。比如L说的家长,帮助孩子设立的目标是,读成都最好的中学,读中国的好大学或者留学,努力以一个较高的起点进入社会,然后自由成长。
反观自家,对孩子的未来只是以一个笼统的好做为期盼。平日对孩子完全放养,要求孩子学习好,但怎样算好,好到什么程度,全无尺度。在孩子的人生目标上完全是笔糊涂帐。估且以未来太远,孩子的可塑性太大,不急一时来解释。对于孩子的阶段性成长,我也是模糊着呢。对孩子的学习,平时跟得少,不要说了解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就是孩子平时的情况,了解的也不细不透,如此,自然也无法对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比如书必成行,字要端正,答题要有内容等等。孩子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归结起来,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好的写字习惯,没有好的答题习惯。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教育问题。庄稼长得不好,要责怪的难道不是种田的人么?为什么老是责怪庄稼呢?比要求孩子改正缺点更紧要的是家长要反省自己啊!
孩子还在小学,正是养成习惯的时候。
我们还有机会修正自己。
我的反省和改变,就从现在、从小处开始吧。
(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