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回来吗?”翠翠常常这样问自己。她每天都在等傩送,她望着远方,总觉得驶过来的船,就是傩送的。傩送也像翠翠爱他那般爱她。可是傩送真的会回来吗?我想,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觉得他们两的爱情,既含蓄,又纯洁。那是怎样美丽的一个小镇:依山傍水,满是吊脚楼,人们互相信赖,互相帮助,就好像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描绘的世外桃源。而傩送与翠翠就在这样的小镇里相遇了。尽管因为当地的文化,他们并没有过多表露出自己的心意,很多时候是通过唱歌来表达,作者并没有着重笔墨写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可我仍能看出:傩送深爱着翠翠。他为了翠翠,可以放弃碾坊,只要撑渡船。也愿意为了翠翠与优秀的哥哥竞争。
但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大哥天保意外溺水,老船夫一家开始拒绝见爷爷。傩送也因为过度悲伤而走了。说到底,这终究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小镇的文化就是这样。即使你喜欢一个人,也因为害羞,不会说出来,只会通过唱歌表现出来。翠翠知道天保要娶她时,很多次都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可每当爷爷问她:怎么了?她却总是悲伤着,不肯说出来。也许含蓄并不是一种错,但是我想:“如果当时翠翠直接跟爷爷说:‘我喜欢的是傩送,而不是天保。’”如果翠翠去找船夫家表明心意,事情会不会有转折呢?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却因为不敢说出而错过了,还连累了许多人,最后造成了不可复原的悲剧。这终究是因为文化的渲染。所以,在充满含蓄的那个社会中,他不会选择回来了。
傩送不会回来了,因为他无法在亲情和爱情之中抉择。他一方面和大哥天保有深深的羁绊,另一方面又爱着性格洒脱的翠翠。他选择离开,是因为他没办法衡量哪个更重要,他需要时间想明白。可是他真的能想明白吗?也许你会说:“他应该选择爱情。”可情同手足的兄弟因为他去世了,他怎么可能原谅自己呢?所以他只能选择逃避。这一系列的事情让他不知所措,他也无法让自己面对翠翠、死去的哥哥和他的父亲。对于他来说,也许去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归属。
傩送是7月份走的,故事最后,一直到冬天下雪,傩送也没有回来。也许,他真的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