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许多年前,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好书,名字是《星教师—年度班主任》里面细数了数十位班主任的工作取得的成果,那时候我还在做班主任,拿到书后让人眼界大开,知道同行业如何在各自领域游刃有余的做着自己的事业。后来我知道这是蒲公英智库所出品,再后来我不做班主任了,带两个班的英语,打那以后每年我会订阅星教师英语系列丛书,书里面的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前瞻性,好多教学成果让我这个小教师拿来即可用,让我获益匪浅。今年我又订阅了蒲公英智库的新校长系列(我是不是膨胀了?哈哈其实我只是想从中开拓自己的思路,希望不被眼前藩篱所桎梏而已)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思维的力量》第一章节采访了我的家乡东北沈阳的实验小学,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他们在可视化教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今天我只截取一个教学片断来来拓展我们英语小组教学所能够学习的地方。
笔者听的第一节课是一节章节知识复习课,按理是很重要的课型,因为它涉及章节的总结,兼具查漏补缺、 知识深化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等多重作用。不过我们也知道,章节知识复习的课程,往往容易上得无聊,学生听得没兴趣、走神,最终效率低下,学生收获甚微。其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学生往往觉得是在炒剩饭,故而提不起兴趣;二是学生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缺乏从宏 道观层面去掌握一件事物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小 报学生来说尤其突出;的三是课程的教授方式上,老师往往选择道堂讲、刷题、考试,然后讲错题的方式,形式 行单调,不容易和学生形成互动;四是对于复杂的知识体(这里我们可以留作一个课题:复习课怎么上能不犯这四个错误?)
这一节课,由姜熙老师上五年级数学的长体知识单元。 姜师已经提前布置了功课,让学生们课前个人进行相关的知识梳理,课程开始后,则立刻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所有学生按照固定的小组进行讨论,将个人的知识梳理在小组内汇总。五分钟以后,小组订论完华,姜老施,不了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小组组长目然流畅出 道,“大家好,下面由找们小组来做汇报。我们的汇报分为三个万面,分别是长为A的基本特征、长方体的面积、长方体的体和 首先由xx同学来总结汇报长方体的基本Ä征。”接着,第一位同学清晰地汇报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长、宽、高组,每组4条棱,这4条棱是相等的,但是每组棱之间并不相等.....”随后是第二位同学汇报了他对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梳理,第三位同学汇报了长方体件积的知识梳理。最后,小组组长做了最终总结。
我的思考:
1 有固定的流程;
组长:提纲挈领先来介绍我们的目标、组员汇报内容、组长最后总结。
2开四个学生汇报的内容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细节相同:
每个人的语言描述都非常的精确简部洁,言辞之间基本没有废话, 且表达流利,没有吞吞吐吐的现象,显得非常自信。
3学生做汇报总结的时候,老师如何做到不缺位而又不控制,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老师则跟着学生的节奏,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思维图,造出自己的框架,为学生的发言没有涉及的地方留出余地。
我的思考:我也经常用思维导图上课,还把这一特点当做教学的亮点,但看过这位老师上课后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姜老师是跟随着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而不是我去画出来,让学生跟着总结,并且老师留有余地,作为给学生的补充。
接着,姜师问其他学生:“感谢这个小组的汇报总结。有没有其他小组要对这个小组的总结做出补充的?”很多小组的学生热烈举手反应:“老师,我要补充!”“老师,他们 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学生们情绪高涨,很多人手举得老高,都快站起来了。姜老师让他们一一起来进行补充。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长方体表 面积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式的对比,它们 的区别是......”有的学生说:“我要补充,长方体的体积里面,他们只讲了计算方法,没有讲长方体的 体积意义。长方体的意义有两种,分为占用的 空间和可以容纳的空间......”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的单位换算,它有xxx种单位表示,分别是......”还有的学生说:“我还要补充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有11种方式,分别是......”在这个时候,姜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的发言进行巧妙引导。 比如,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姜老师 则问他:“你要补充的这个知识点,是属于哪个知识分支的?”当所有人发言完毕,再没有补充的时候,姜老师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也就几乎绘制完成 了,后再由她自己补充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案例啊?”学生们回答完“可以计算游泳池要多少水”“鱼缸要用多大的玻璃”等作用后,整个思维导图即完工了。
我的思考:姜老师让学生补充的过程恰好是学生思维奔溢,灵感乍现的时刻,老师牢牢抓住这课堂的生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善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补充留白的导图,这一点使我在英语教学中做的恰恰不够的地方。老师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那一句:“你补充的知识点属于哪一分支的?”恰好让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
我的思考:英语小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部分: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组讨论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是通过小组讨论,思维的碰撞,老师的点拨,也就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挖掘知识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殊荣!本身就是对于学习最大的成就感的奖赏。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这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的机会,而不是机械的你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把我的观点告诉你,最后我们告诉给老师。只有真正做到这点,学生才会自信的侃侃而谈。然后才是小组怎么合作让大家都舒心并且效率高效,那么就要不说废话,观点清晰,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姜老师小组合作的模式:组长:提纲挈领先来介绍我们的目标、组员汇报内容、组长最后总结。在英语中涉及更多的是口语的表达,我们可以按照组长介绍组员角色或观点,组员表达自我,组长最后总结这一模式也是可行的。最后是老师的角色:小组合作中英语老师的位置不能单单呆立一旁,也不能轻易打断,我想可以在小组表演后进行总结性评价,邀请同学补充完善,并以导图形式完成本课。
这就是我看了沈阳实验小学一节数学课对于小组合作的一点思考。